重新思考全球健康与传播

2022-11-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阮益嫘)11月5日,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与新媒体系协办的第五届“医疗、人文与媒介”健康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全球健康与传播展开深入研讨。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使得全球健康传播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在卫生健康领域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将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更好地传播出去,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是学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重探索的问题。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从卫生经济学家的角度,分享了三个关于全球健康与传播的观点。一是重视医学的作用,从科学的观点来看,战胜疫情大流行,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研制有效的疫苗。在全球科学界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底,新冠疫苗成功上市,在疫情防控方面,所有的进步都离不开全球及时、透明地开展医学科学和信息交流的努力,学术研究和社交媒体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关注人文领域和媒体的推动作用,尽管国际社会在医学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是仍未摆脱传播与沟通不畅带来的诸多问题,在建立互信和传播共同价值方面,人文研究与媒体传播肩负着重要使命。三是关于疫情大流行中的差异与信息鸿沟的问题,他呼吁媒体要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贫困国家与区域,进一步优化疫情之下的政策与公共财政支持。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传播与新媒体系研究主任邱林川认为,如何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传统中开垦出健康传播富矿,如何融通中西、跳出“全球北方”健康传播研究的限制等都是健康传播界可以一同重思的时代命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健康传播项目主任许静,作为历届“医疗、人文与媒介”健康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发起人,对会议五年以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她表示,未来将继续立足新闻传播领域,依托北京大学,以学生成长为目标,努力拓展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把健康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办成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的一流平台。

  智媒时代,全球传播具有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多义性等特征。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催生了数字空间等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以数字科技伦理、健康知识社区和社会公益组织为代表的健康传播权力共同体的兴起。全球传播秩序需要围绕媒介舆论、知识权力与议程共同体,通过构建多元、合作、高效能的健康传播框架,向着以多元治理主体为依托的健康知识共同体平台生产发展,努力为全球治理逻辑重构提供路径。全球健康传播秩序需要建构统一的议程共识和话语规则,助力促成以健康传播为核心的知识权力社区,进一步强化对全球健康传播风险治理的共同探索。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健康、行为与社会学系主任拉吉夫·里马尔(Rajiv Rimal)提出,全球疫情大流行的公共卫生危机让我们重新一同站在了传播和公共卫生的十字路口,共同面对疫情之下弱势群体面临的现实健康问题,需要正视“传播”能够打破壁垒、聚集不同群体的强大作用。新西兰梅西大学传播系首席教授及教务主任莫罕·达塔(Mohan Dutta)从自身的研究实践出发,总结了全球健康传播的五大关键线索,包括卫生资源分配的结构性不平等、疫情背景下的收入与粮食不安全问题、“全球北方”的学术中心去中心化问题和研究健康问题的社会框架。美国康奈尔大学传播学系教授、康奈尔健康传播研究项目主任杰夫·聂德迭普(Jeff Niederdeppe)提出,从政策与结构视角出发探讨健康传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关注社会结构中受健康政策影响最广大的人群,携手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之外更广泛的合作者,一同关注并解决健康问题中结构不平等因素。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健康与风险沟通中心主任玛利亚·拉平斯基(Maria Lapinski)着眼于社会规范与文化的研究,她认为,需要关注文化如何动态地形塑规范信息并影响我们的信息沟通行为。加拿大皇家大学传播与文化系主任李臻怡以野生蘑菇食用为主题的社区研究为案例,说明了社会规范与社区人员行为改变之间的重要关联。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与新媒体系蒋少海提出,在社交媒体研究中,需要了解媒体环境,除了普遍被关注的媒体特征和信息特质,还需要注意用户特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健康传播项目副主任苏岩对信息暴露行为如何影响健康相关的信念与认知、新兴传播技术背景下媒介效果理论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论坛设有6个分会场,分别以“全球健康传播在地化:案例研究”“全球健康传播理论与方法”“健康信息和说服研究”“全球健康传播策略研究”“数字健康传播研究”和论文海报展示为主题进行探讨。

  与会者一致认为,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投身建立起一个传播更为通畅、合作更好实现的世界,共塑一个更加美好、有韧性和更具包容性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李想)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