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多边主义的坚守与创新

2024-04-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近年来,全球化浪潮遭遇严重挫折,“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伴随贸易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和政治保守主义的再兴,大国间竞争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显著冲击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和诸多多边制度安排。面对全球安全和发展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中国将多边主义摆在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位置。“要不要坚持多边主义”“应该践行什么样的多边主义”,已深刻影响国际政治走向、国际社会和平稳定以及中国实现全面复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需要在践行多边主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对多边主义的理念、路径、方法作出新的调整,以更好地开展多边外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共同的和平发展。

  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

  兼具原则性与灵活性

  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历程中,中国酝酿出基于自身经历的多边主义思想。20世纪下半叶以来,这些多边主义的实践与经验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世界问题的一部分。因此,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不仅能解决中国问题,也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了借鉴,根植中国自身特殊性的同时,也自然蕴含了世界普遍性,是20世纪以来世界多边主义思想和知识体系的重要来源。

  坚持价值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寻求中国问题与世界问题的互解,是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的重要特点。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持有鲜明的发展中国家立场,既为自身独立自主、和平发展而计,也为增进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而谋。同时,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深切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在理念、方法上与时俱进,致力于与各国在所有可能的领域开展合作交流。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有别,中国对多边主义的践行维护了主要政治目标和政治价值相对稳定的同时,在方式上展现了很强的灵活性。19世纪后期到1949年,世界正处于上一轮全球化的退潮期,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国家安危问题是第一位的。因此,这一时期的多边主义实践多服务于这一政治主题。1949—1978年间,全球仍处在纠正上一轮全球化给国际关系和各国政治带来负面影响的回正期,同时也是新一轮全球化的准备期,非殖民化运动是这一时期的典型表现。因此,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更多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体系中所谓“外围”国家的立场。1978年以来,世界处于新一轮全球化的运行周期,中国积极转向,全方位融入世界舞台,与所有国家尽可能开展合作,在有效规避全球化风险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迎接全球化的机遇。可以看到的是,维护国家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促进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高度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始终是中国所倡导的多边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政治目标以及推进路径。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推动多边主义推陈出新

  改革开放以来,服从于和平时期国家建设的目标,中国选择积极参与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体系,全面加入多边国际组织,保障了自身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也有力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全球共同发展。作为当前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与贡献者,中国一直以和平发展的方式,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实现全球良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代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逐渐展开,这也给中国提供了重新思考传统多边主义成败得失的契机。

  当前国际关系面临的挑战,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人口、技术、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它们在带来诸多全球性问题,并对全球治理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正在自生自发地冲击着近代以来形成的以西方国家为中心、非西方国家为边缘的权力格局。西方国家作为守成者,尤其是美国,正在不惜破坏自己主导建构的规则和制度,不遗余力地捍卫自身的优势地位,打压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国家的兴起,由此引发的争端和对抗,也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成因和表现所在。总体来看,英国学者巴里·布赞提出的19世纪“全球转型”产生的中心—边缘权力结构仍然存在。虽然战后国际秩序经历了重建,但国际关系的等级性仍是构成战后国际秩序的“潜规则”或隐秩序,这在冷战结束后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西方国家对国际秩序潜规则的“守成”,既表现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当政期间奉行的单边主义政策和各种“退群”行为,也表现在当前美国拜登政府在多边主义话语框架下的阵营构建和集团政治行为。它们在给中美关系造成紧张态势、给全球政治注入极大不确定性的同时,也使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变革增效产生巨大困扰。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曾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要论断。当前,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更加突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放弃以往对全球共同安全和普遍发展的有限承诺,转向小集团利益以及封闭排他的保守性多边主义,不仅改变了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而且给广大南方国家的发展设置了更多障碍。在此情况下,中国需要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多边主义叙事方式和多边外交作出调整,特别是对多边主义中的价值理念和政治目标的优先性作出重新排序。

  新倡议新举措

  丰富发展多边主义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积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为代表的众多国际组织和制度,鲜明体现了全球性多边主义的平等、互利、开放原则,捍卫这些国际组织和制度的权威性,对于维护世界发展和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不仅积极倡导多边主义,而且以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为推动各国互利共赢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成为当今世界支持多边主义的重要力量。

  相比以往,中国更加注重通过多边合作参与国际事务、推进全球治理,特别是为解决全球性危机和挑战提供中国方案,努力达成世界问题与中国问题的互解。新时代以来,中国先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些倡议和举措鲜明表达了中国捍卫多边主义的决心,也见证了中国为全人类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而谋的实际行动。与一些西方国家致力于维护权力优势、拉帮结派打压其他国家不同,中国追求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重视相互尊重和公平正义在国家交往中的重要性,努力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以及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新时代,中国奉行多边主义,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发展中国家立场,通过主动推进新型国际机制和制度的建设,化解全球发展和安全的风险,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一再重申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在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更加突出发展中国家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中的重要性。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共同努力下,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新的机制平台,正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这些以发展中国家为核心建立的组织机制,是当代世界优化全球治理体系、增进国际秩序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陈茜(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