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现代化暨中国法治实践学派2023年智库论坛在南京举行

2023-11-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广禄)11月18日,中国法治现代化暨中国法治实践学派2023年智库论坛·第四届“方德法治研究奖”颁奖典礼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就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并一致认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促进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1月18日,中国法治现代化暨中国法治实践学派2023年智库论坛·第四届“方德法治研究奖”颁奖典礼在南京举行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深入研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研究

  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凸显了法治建设事关根本的战略地位,又明确了法治建设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任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法治现代化建设重大前沿问题,打造新型智库品牌,不断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和咨政报告,为法治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文显线上致辞并作主旨演讲。他表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已经成为贯通法治体系和法学体系的科学体系,成为中国法学研究的时代课题、重点领域和热点问题。在当代中国的法治话语体系当中,中国式是中国特色的升级版,不是任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和实践都可以称之为中国式。可以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等维度的结合上证成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概念的必然性、科学性。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这一概念的生成,有其深厚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具有明确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法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要素、重要标志和内在规定。法治强则国家强,法治兴则国家兴,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其重要标志。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这一科学概念是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实践的理论表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法治和现代化、法治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紧密地连在一起,把法治建设融入全面建设之中。要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把中国式现代化纳入法治轨道,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有力推进现代化建设。

  江苏省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公丕祥主持论坛开幕式时提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条件出发,深入推进法治发展与变革,奋力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质的现代化法治新路,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围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的会议主题,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进一步研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努力推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知识力量。

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第四届“方德法治研究奖”颁奖典礼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会议期间举行了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第四届“方德法治研究奖”颁奖典礼。江苏方德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丁韶华介绍,此次评奖共评选出特等奖1件,一等奖6件,二等奖15件,三等奖32件。获奖者代表、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胡玉鸿代表获奖者致辞时谈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法学研究,就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研究,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阐释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概念、判断、范畴、理论的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重大意义、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研究。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结合中国的法治实践,为法治建设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

  聚焦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重大实践

  《中国法治社会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在会上发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集刊分社总编辑刘骁军介绍说,蓝皮书由总报告、地方报告、专题报告、调研报告和年度事件报告五个版块组成。总报告着重围绕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基层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和公民权利保障等五个方面总结回顾2022年度我国法治社会建设总体面貌。地方报告以辽宁省为特定对象,通过3篇报告介绍分析辽宁省营商环境法治建设状况、大连市法律服务业发展面貌和基层样本社区的治理样态。专题报告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主题,选取4篇研究报告专门展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和多元化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实践中的精神引领、创新驱动和方法运用之重要意义。调研报告选取分属于不同省份的5个城乡社区(村)为考察对象,呈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基本面貌、优势特色、工作亮点、条件限制、存在问题和完善方案。年度事件报告是对经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评选出的“法治社会发展2022年度十大事件”的文字呈现。

《中国法治社会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在会上发布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蓝皮书显示,2022年,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在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和公民权利保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和显著进展。在法治宣传教育方面,宪法宣传教育持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普法宣传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普法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在公共法律服务方面,规范化供给进一步提升,均衡发展得以深化,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制度依据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高质量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机制不断健全,数字化社会治理模式转型升级。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服务供给进一步优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深入推进,跨省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富有成效。在公民权利保障方面,法治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司法领域公民权益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规范化程度显著提高。

  会议交流阶段,40余位来自中国法律界、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在主旨发言和大会交流阶段发言。会议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南。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促进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稳步推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法治中国建设、中国法治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是同步推进的,法治中国建设开创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二级大法官江必新在主旨发言中提出,人类法治文明可以且应当有多种形态,西方法治文明为人类的法治文明提供了好的借鉴,但不是人类法治文明的唯一形态。法治中国建设开创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是既要有中国的个性,又要有法治的共性,不仅仅是中国的,而且应该是世界的,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又要传承人类法治的基本理念和价值。

  此次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中国社会治理与法治现代化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国法治研究院等单位主办,江苏方德法律研究中心协办。

关键词:中国法治现代化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