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国 放眼世界

《控辩平等论》评介

2023-02-09 来源:法治日报

  初识《控辩平等论》的作者冀祥德教授,应当是1998年8月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在山东召开的题为“刑事诉讼法修改实施一周年研讨会”。作为律师界的唯一代表,他语出惊人地“抛出”了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后“刑事辩护三难说(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其敏锐的视角和犀利的见解,充分展现出一位学者型律师的风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1年11月,在我组织召开的“刑事辩护与司法公正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又提出了“刑事辩护木桶说”,认为刑事法治是社会法治“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而刑事辩护则是刑事法治“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其后,至少是在每年一度的诉讼法年会的交流中,经常听到他独具匠心又切中司法现实的精彩发言,如“公、检、法、律车轮说”“刑事辩护准入制度说”等。他追求学术研究服务于国家法治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学术立场和勤奋、刻苦、求是的治学态度以及坦诚、友善、表里如一的为人处世,让我们逐渐熟悉起来,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

  在我国即将批准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争论正酣之际,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一部既放眼于世界法治发展、又立足于中国社会现实的刑事诉讼法学力作——《控辩平等论》。通读该专著,我认为,至少有如下三方面的突出学术贡献和理论及应用价值:

  第一,该选题切中了我国刑事司法体制改革及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关键,既具有理论上的前沿性,又有实践上的应用性。控辩平等是世界人权研究和刑事法治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两大法系尽管对控辩平等有着不同的诠释和制度构建,但是,几乎所有的法治发达国家都在各国的刑事诉讼法典中规定了控辩平等的基本内容。我国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在人权保护方面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但是,距离本义上的控辩平等尚有较大的差距。

  在不少人看来,“犯罪分子只有老老实实,低头认罪”,怎么能说控辩平等呢?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时间之所以一拖再拖,个中缘由主要就是控辩双方权利与义务的配置。怎样认识控辩平等?控辩应否平等?中国的控辩双方如何平等?这些问题都是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控辩平等论》专著的出版,正是在这样一个紧迫形势之下的“雪中送炭”。

  第二,该研究成果作为国内外研究控辩平等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填补了世界刑事诉讼法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不仅突破了诉讼法学界控辩平等主要是“平等武装”传统学说,提出了“平等保护”和“平等合作”的新的学说,对于控辩平等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且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之下,世界刑事诉讼发展中关于控辩平等的内涵已经有了崭新的内容”,“平等武装、平等保护、平等对抗、平等合作之间,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控辩平等理论的现代内涵——以消解国家和个人的纠纷为总目标,以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为基本目的,控辩双方在平等武装与平等保护的前提下,在平等的对抗与合作之中,和谐发展”,“控辩平等从内在的权力(利)配置原则上要求,应当具备平等武装和平等保护,其中,平等武装所追求的是一种实质的平等,平等保护所追求的是一种形式的平等;控辩平等从外在的权力(利)行使目的上规范,应当包含平等对抗和平等合作,其中平等对抗是手段和现象,平等合作是目标和本质”,通过新的系统论证,丰富和发展控辩平等的理论学说,对于指导刑事司法体制的改革和司法权的合理配置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第三,该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一方面,面对形形色色的刑事案件,在犯罪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提高国家控制犯罪的能力;另一方面,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刑事辩护率与辩护质量降低的现实,使得辩护权扩张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走出这些困境是每一个司法改革者所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而现有的一些改革措施往往顾此失彼。该研究成果提出的中国控辩平等制度的构建为上述问题的解决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避免了学者学术研究的“自娱自乐”,该研究成果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制度改革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同时,该研究成果没有采取“就事论事”式的研究,而是提出并系统论证了构建中国控辩平等制度的刑事司法改革设想及相关配套制度研究。在对中国文化背景、司法情状与诉讼制度等审慎考察之后,既从应然的视野系统地阐论了中国建立控辩平等制度具有之该当性,又从实然的视域理性地解读了在中国目前之司法体制下尚存之障碍性因素。

  该研究成果对于提出的中国控辩平等制度的构建,当须实现中国公众之契约观念及刑事价值理念,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辩护权之模式,被告人、被害人之刑事诉讼地位,证据开示、沉默权等刑事诉讼制度等观念、权力(利)、制度的多维改造,进行了缜密而又系统的论证,并论述了诉权理论在中国刑事诉讼中之成功导入对于构建控辩平等制度的重要意义。

  我认为,该专著作为首次提出构建我国控辩平等制度的专题研究,直接切中了我国目前刑事司法改革之要害,必将会对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变革和刑事诉讼理念的转变,带来突破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价值。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关键词:控辩平等论;刑事诉讼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王村村)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