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返本再出发——<资本论>基本文献考辨及研究方式转换》

2023-11-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书名:《返本再出发——<资本论>基本文献考辨及研究方式转换》

  作者:聂锦芳

  出版发行: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第1版

  

  内容提要

  本书立足于世界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从当代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出发,依据最权威的版本资料,悉心梳理了《资本论》复杂的文献构成、结构变化和写作历程,深刻分析了《资本论》发表以来所引发的争论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困境,指出在新的时代境遇下要推进《资本论》研究,必须根据权威而完整的原始文献展开细致的内容解读,进而把握马克思深刻而复杂的资本理论及其论证逻辑;在总结以往研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研究思路和方式的转换;在全球化视野中,重新认识资本的本质、功能及效应,以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发展。

  作者简介

  聂锦芳,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马克思文本、文献及思想史研究,曾任德国特里尔大学客座教授、德国马克思故居博物馆客座研究员、2018年德国“马克思年”国际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著作有《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批判与建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滥觞与勃兴——马克思思想起源探究》等;主编《重读马克思:文本及其思想》(12卷本)等;发表论文250余篇。

 

  目 录

  引言 走进《资本论》的世界

  一.《资本论》再研究:文献、思想与当代性

  (一)《资本论》著述原貌的文献学还原

  (二)《资本论》研究的“当代”视角省思

  (三)《资本论》思想的“文本学解读”

  (四)《资本论》思想的总体观照和当代意义阐释

  二.《资本论》的“版本学”研究及其意义

  ——《〈资本论〉早期文献集成》序言

  (一)《资本论》的创作历程和结构演变

  (二)《资本论》的主要版本及其目录对照

  (三)《资本论》的“叙述方法”与“版本学”研究的意义

  三.究竟什么是《资本论》的“叙述方法”?

  ——基于创作史、传播史的考察

  (一)结构(Konstruktion)

  (二)术语(Terminologie)

  (三)引证(Anführung)

  (四)表述(Erzählung)

  (五)修订(Ändern)

  (六)翻译(Übersetzung)

  (七)辩驳(Widerlegung)

  (八)理解(Verstehen)

  四.理论史对于理论而言意味着什么?

  ——从《剩余价值学说史》的写作看马克思对史论关系的处理

  (一)将理论史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的典范

  (二)理论史的梳理为理论建构廓清了思想前提

  (三)理论问题统摄理论史的方向、线索和逻辑

  (四)马克思的叙述方式所蕴涵的“历史阐释学”价值

  五.马克思回应对《资本论》的“学术性指控”

  (一)《资本论》中应用的究竟是什么方法?

  (二)“增添”、杜撰还是“如实”引用?

  (三)一场持续了20年之久的闹剧的结束

  六.马克思为什么没有完成《资本论》的定稿工作?

  ——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

  (一)围绕《资本论》而展开的工作

  (二)西欧工人运动的参与及波折

  (三)资本主义“史前史”的求解

  (四)对俄国社会未来走向的设想

  (五)“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警示

  七.马克思的“突围”

  ——重思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思想图景和演变脉络的理解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演变与功过

  (二)“庸俗经济学”(Vulgärökonomie)何以是“庸俗化”(Vulgarisierung)的?

  (三)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的理论困境

  (四)为什么要重新理解马克思与古典经济学关系?

  八.“政治算术”范式与资本社会的“内部联系”

  ——重新理解威廉•配第的经济思想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一)“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及其财富思想

  (二)“政治算术”的提出、运用及其意义

  (三)资本社会经济要素的“内部联系”及其结构

  (四)马克思对配第经济思想的研究、吸收及重大推进

  九.恩格斯的资本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一)亲身感受资本时代的“疾苦和病症”

  (二)清理资本制度形成的历史环节和现实效应

  (三)完成对资本逻辑和结构的体系化建构

  (四)探索超越资本的依靠力量和实践方式

  (五)恩格斯资本批判的当代价值

  十.《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史清理

  (一)战友和学生的阐释和宣传

  (二)政治领袖的理解和推动

  (三)《资本论》研究的“苏联模式”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嫁接”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发现”

  (五)“马克思学”的归旨和MEGA版的编纂原则

  (六)国内《资本论》研究状况反思

  十一.刍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式的转换

  ——从《资本论》的“郭、王译本”及当代研究谈起

  (一)回到古典经济学的思路

  (二)从完整、权威的文献出发

  (三)全面认识资本的功能及其效应

  (四)在全球视野中探究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发展

  十二.遭逢危机之际向马克思请益

  ——重读《资本论》第一卷《序言》和《跋》

  (一)注目于“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

  (二)清理和辨析古典经济学所提供的思路、体系和方案并“突围”出来

  (三)贯彻“不崇拜任何东西”、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

  (四)“在这样的时刻,应当倾听这样一个人的声音”

  十三.切实提升《资本论》研究的学术水准

  ——方法论和突破口省思

  (一)“凡是吵吵闹闹的地方,就没有真正的学问”

  (二)“版本学”:深化《资本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三)“四史”教育中也应提及这样的人!

  (四)质疑哲学史研究要向“时代问题的焦点”“靠拢”

  (五)政治经济学研究拓展和深化的突破口

  【作者寄语摘录】

  关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研究,我有一个较为长远的规划,初步的考虑是:以“三卷本”的规模,重新辨析马克思与古典经济学家们的复杂关系;梳理1867—1883年间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活动所体现的他对资本问题的新思考;从《资本论》对20世纪社会变迁和思想建构的参与、渗透来探究其现实价值。近年来,按照这样的设计和思路,我广泛搜集、悉心清理和消化文献资料,认真回顾和反思了以往《资本论》研究的历程及得失。我也将自己以此获得的宏观思考和所做的准备性工作整理成文章,陆续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但并没有将其结集出版的想法,而是力图在此基础上尽快投入到“三卷本”的实际研究和写作中。不料,2022年教师节与学生聚会时,他们送给我一件特殊的礼物——将我近年发表的有关《资本论》的研究文章辑录在一起,编排成一本书的样子,还特意找打印店设计了豪华封面,制作成精装本,并且起了一个特别的名称《返本再出发》。

 

  “返本再出发!”——这正是我所主张的在新的时代境遇下重新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式。这里的“本”既指原始文本文献,也指马克思当年真实而复杂的思想及其形成、变化过程。我认为,在今天要实质性推进《资本论》研究,必须从权威而完整的原始文本出发,以把握马克思深刻而复杂的资本理论及其论证逻辑;必须在总结以往研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研究思路和方式的转换;在全球化视野中,全面认识资本的本质、功能及效应,以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矫正以往对《资本论》偏颇、狭隘和并不到位的理解,避免简单化、极端化的评论,也才能对其思想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准确的定位。为此,我很感谢这些用心的学生对我的理解!

  ……

  《资本论》是一部大书,迄今为止我们对它研究得还很不够。身处全球化新的境遇中,面对盘根错节的现实难题,期望学界摒弃情绪和偏见,坚持科学和理性,尽力接近马克思的文本和思想、史实和逻辑、价值和情怀,共同推进对这部经典著作的精深理解和对时代问题的深入思考。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