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实践哲学与德性伦理导论》出版

2024-02-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4年2月23日,我收到一本装订典雅、厚重的新书,该书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邓安庆主编的《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研究》(10卷本)之二《古典实践哲学与德性伦理导论》,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于2024年1月出版发行,学界的很多老师在元宵节之际收到出版社邮寄的新书,朋友圈里,他们热烈祝贺邓老师的新著作问世,同时,纷纷表示这是元宵节“收到的最好礼物”,“思想是最美的馈赠”。 
  该套丛书,邓安庆试图从存在论上打通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从而也改写了伦理学仅仅是第一哲学原理之应用的难以打通的二元论哲学格局;以新的存在论,道义实存论的伦理学哲学重构西方哲学。他致力于,通过这种道义实存的伦理学哲学史,谱写真正通透的道德哲学之通史。
  在书中,邓安庆谈到,自然所有的生灵只有人类有历史。伦理学哲学事关天与人,自然与伦理,理性与信仰之关系,但更核心地是在人与人性、己与人、福与祸、利与义、公与私等问题上思考人类生存的伦理机制,如何才能让人活出人性的光辉,活出人的德性之卓越。他认为,对人的理解是最难的,人既存在于当下,也存在于历史中。
  康德对人的理解通过三个哲学问题:即我能知道什么(知识学主题)我应该做什么(伦理学主题)和我可以希望什么(宗教学主题),归结为一个问题是:人究竟是什么?邓安庆认为,哲学于是与人类学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伦理学作为哲学中的“实学”更加与人类学的关系紧密,甚至伦理学哲学本身就可以宽泛地理解为“人学”。
  精彩摘录:
  伦理思想的源头是民族的风俗习惯,而塑造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意识的,是该民族的神话传说。即使到了雅典文明的高峰,到柏拉图对神话诗人的教化十分反感之时,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还是明确承认神话诗教对他的影响:
  我不得不明说,从小我就对荷马怀有喜爱与敬畏之心,让我不能违心地说他的不是。因为他毕竟是所有这些杰出的悲剧诗人的祖师爷和领袖,但是对我们而言,人不应该比真理赢得我们更高的尊敬。(《理想国》595b—c) 【以下凡引《理想国》中文版,均不再注明,都是引用郭斌和、张竹明翻译的商务印书馆1995 年版,只有在对译文略有修改时,才注明德文施莱尔马赫翻译版及其页码,即Platon: Der Staat, in: Platon Werke, Band III, in der übersetzung von F. D. Schleiermacher, Akademie Verlag Berlin, 1985, S. 315。】
  希腊神话给希腊伦理的决定性教化就是,伦理作为存在之正道,是天地神人共生共存的法则,不单是个人的道德品质,而是匡扶共同生活之正义,因为现实生活总是因不公不义而陷入野蛮、残酷和生死之斗争,如果要想在文明的、和平的、友善的秩序下过上神仙般的美好生活,那就必须要有伦理,它通过礼法制度,将人类生活纳入规范秩序之下,获得文明的形式。正如布克哈特所说:“对现实中的国家和法律的历史描述最早出现在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中,它展示了一个充满不义的世界,诗人用个人的口吻呼唤信仰。与此同时,在没有祭司的时代,他成为他的同胞中第一个也是最令人尊敬的教师,如果能够悉心倾听他的想法的话,一定能够从中获益。” 
  神话诗人于是成了最早的伦理教化的老师,古希腊人对命运的意识,对天命的敬畏就是通过神话而与对必然性普遍法则的敬畏一同建立起来的。神话赋予人类的一种伦理的希望就是,能像神那样卓越,因而依靠神性的卓越,做非自己不能做,非自己做不好的那种出于自身本质的卓越(德性)才能完成的事情,因而也能过上像神那样无所事事的、舒适的极乐(幸福)生活。
  人性,这个人类自身的“自然”,简直就是一个无底之深渊,人类理性的、科学的、知识的光芒一直试图照亮它,但始终无法穿透其根基深层的黑暗,因而自以为在伦常事情上清楚明白的人类知性,最终总是不免陷入深度的迷茫。所以,哲学最深的惊叹总是存在的惊叹,哲学最常见的迷茫也就是伦理之迷茫。
  但哪里有深渊,哪里就会有拯救。茫然的人类在不知所措中产生的最为切身的哲学需要,其实无一不是伦理之需要,而当今人类又走向了最为不确定的转折关头,规范秩序的瓦解让人类共存的价值感在消失,伦理底线在崩塌,人类急需有一真正普遍认同的“伦理”照亮前行的路,作出艰难的有未来的决断。
  我们就是这样重构了西方道德哲学之通史。因此我们不是做描述性的伦理学,而是做哲学伦理学。通史的通透性和道义实存谱系的精细性是我们力图兼顾的两头。虽然理想可能离现实还很遥远,但我们坚信,这样通透的哲学史是面临百年未遇的大变局和陷入重重危机下的人类最为急迫的需要。
  我们从存在论上打通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就是把“伦理机制”阐释为真正“应然”的“存在机制”,从而使得“存在”不是“无道义”的实存,而是“道义”实存本身。从“道义实存”阐释“存在之机制”,就改写了传统的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相分离的哲学传统,从而也改写了伦理学仅仅是第一哲学原理之应用的难以打通的二元论哲学格局,因此我们是以新的存在论,道义实存论的伦理学哲学重构西方哲学。通过这种道义实存的伦理学哲学史,谱写真正通透的道德哲学之通史。至于是否真正达到了理想中的目标,这一哲学理念和哲学史通史阐释是否真正有意义,我们只能期待各位大家的批评指正。反正伦理学就是要在俗世中作出脱俗的伟业,在庸常的人生中活出不凡的卓越,希望有更多的人与我们能牵手在通往追求自由和真理的大道上,一起见证人类精神的光彩和德性的尊严。

《古典实践哲学与德性伦理导论》
邓安庆 著
出版:商务印书馆
发行:商务印书馆2024年1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秀伟 实习编辑: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