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02-22 来源:人文岭南第132期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红色文化的生成史。红色文化发端于中国人民捍卫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崇高追求之中,传承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之中,这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红色文化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忠心为民的精神品格,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守望相助、同心同德的精神气节,这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红色文化所积淀的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有助于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用好红色资源

  我们应尽力用好红色资源,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有助于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思想、社会基础。红色文化的经济功能,以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为载体,这是区别于一般经济产品的核心特征。与非红色文化产品相比,人们消费红色文化产品,更多地是消费其背后承载的厚重历史和丰富的精神价值。在保护红色资源之余,可以挖掘红色资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弘扬革命文化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以此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

  与此同时,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以外显符号和内在意义体现了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在社会层面有助于激发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动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另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红色文化最鲜明的旗帜就是爱国主义,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位革命先辈、每一个革命事件、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展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既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优良载体,也是塑造当代学生“三观”、坚定政治信仰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方式。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的有效举措。

  以红色文化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红色文化进产业、进社区、进学校,是红色文化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和必然选择。高质量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业和红色文化创意产业,以红色文化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高质量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加强红色文化保护利用,落实责任人制度,开展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和定期排查,对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事件等建档立卡,分内容、分类型建立红色文化明细清单及数据库,为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提供素材和内容。在加大对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按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和具体目标等,分区域、分内容、分类型对红色文化进行整合,并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类型,设计精品旅游线路,使同一主题的红色文化贯穿成一线,增强旅游效果。

  第二,积极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业。深入挖掘每一个红色故事、人物、物件等背后的故事结构,充分了解每一个红色文化符号、红色人物形象、红色历史图案背后蕴含的意义。通过抽象、演绎、归纳等艺术表达方式创造新的红色文化图案和符号,并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元素,使所设计的红色文创产品成为红色故事及人物情感联结的节点。强化每一个红色文创产品背后承载的情感逻辑和时空意义,将红色文创产品从单纯承载红色文化的物品转化为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蕴和情感价值的文化消费品。

  推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将传承红色基因与社区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推动“红色文化进社区,红色基因代代传”,全面推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深入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将红色文化宣讲话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设计,适当加入情感元素,使得红色文化宣讲真正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在有条件的城乡社区,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建设“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长廊、文化广场等红色文化宣传设施,增强红色文化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动宣传效果。

  广泛开展红色文化艺术活动。整合现有的红色文化演艺节目,并分批次、分类型推动这些红色文化演艺节目下沉到社区,在群众“家门口”举办红色文化演艺活动,使红色文化宣传入心入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培育青年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培根铸魂的作用,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不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少年教育。

  将红色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统一规划学校的红色文化建筑布局,借助红色文化建筑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事。以重大纪念日、节庆日为契机,制定红色文化教育主题,通过专题展览、舞台晚会、演讲报告、研讨论坛等活动形式,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宣传氛围。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根据红色革命历史编写大中小学系列红色文化教材,包括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含中职中专)、大学(含高职高专)。

  除此之外,还应当将红色文化融入现有的思政教材,实现思政教材的一书两用。各级各类学校、机构根据教学情况,利用微课堂、线上课堂等形式开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红色文化课程。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专题研学活动,以现场讲解、实地观看、交流感悟等方式,积极培育广大青少年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五个认同’视域下西南民族地区各民族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研究”(20VMZ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梁润桦)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