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二十题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断增强和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文化驱动力

2022-07-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世界各国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有着不同的价值遵循,推动其发展的文化驱动力也有所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一重要论断,从重大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最高价值导向,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科学社会主义文明的有机融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

 

牢牢抓住马克思主义这个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文化驱动力之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接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代中国一度陷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境地,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经历了各种艰辛探索,最终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并始终随着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指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指南。伴随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了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具有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特质的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正确的目标引领。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致力于推动人类社会在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以建设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全人类解放。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立定初心,在中共一大上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确定为党的奋斗目标,致力于“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中国共产党人超越了个人利益得失而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目标,在坚定的理想信念力量的支撑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坚持不懈的探索,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等,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在世界范围内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文化驱动力之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着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一个国家和民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不仅受制于特定的经济和政治因素,而且取决于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最为悠久,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文化命脉的“根系”所在,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现代化的显著差异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和践行,立足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人生态度,“诚意、正心、修身”的内圣之路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之道等,是助力于推动中华文明走向崛起思想宝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养心,如孔子提出的“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人能弘道”;孟子在《尽心上》中所指出的,“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张载则提出“心统性情”,中国古代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在《答季明德》中指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可以看出,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关系的辩证思考,蕴含着华夏文明独特的理念和智慧,彰显了艰苦奋斗、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等文化基因。回望中华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人类文明的进程起到了引领作用。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而且深谙文化铸魂之道。毛泽东同志终生重视学习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其在许多重要命题和思想观点的表述中经常借用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实事求是”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毛泽东同志赋予其新的内涵,用它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写道,“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毛泽东同志活用中国古语“爝火虽微,卒能燎野”、西游记中“虽星星之火,能烧万顷之田”这样的表述,来比喻共产党的力量行将壮大的历史必然。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也具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比如,他借用中国先秦典籍《诗经》中“小康”一词来描绘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深刻地嵌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伟大实践之中,厚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命脉。

 

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文化驱动力之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最深刻的文化认同,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西方列强的残酷压迫,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成了中华民族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人民对中华文明崛起的信念就无比坚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政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统领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时间为轴,涵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改革开放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砥砺奋斗的奋斗精神等。伟大精神相互交织,在一脉相承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成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伟大品格,是党和国家最鲜明的标识。

  百年栉风沐雨,百年踔厉奋发。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支柱和有力支撑,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对中国的统治,实现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民族独立梦与人民解放梦,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战胜一切强大敌人,进而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我们需要弘扬和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养分。

 

“两个确立”是新征程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目标的文化驱动力之核

 

  “两个确立”是立足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紧迫需要,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这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给予了明确定位:“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强调共享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就超越了以资为本的现代化,创造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更浓郁的理论色彩,更加有机的运行系统,具备更透彻的理论解释力、实践指导力和现实说服力,注重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兼顾各领域的边界性和实践过程中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它不是“单向度的发展”,而是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各自高质量发展与它们之间协调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之旗和行动指南,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确立了基本遵循和方法指引。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走扩张主义和殖民主义道路,更不会给世界造成混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一域,而是有着更宽广的世界胸怀和更丰富的时代内涵,注重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致力于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也以越来越实的举措和越来越大的力度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历史实践证明,文化是衡量现代化最深沉和最深刻的维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凭借其独特的文化根基,塑造出了千差万别的人文传统和文化习惯,进而探索出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立足于中国人民的鲜活实践,吸收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过程中积累的文化养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功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并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本文系沂蒙干部学院科研支撑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沂蒙干部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文化驱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毕雁 实习编辑:邓潘祎)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