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二十题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党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贡献

2022-07-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容置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息息相关,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进程以及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贡献,对于我们走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具有极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先决条件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实际上已被动地卷入了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中。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及官僚买办资本垄断了国家经济命脉,任何现代化的方案都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不触及根本社会制度的变法图强屡试屡败,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之类主张的破灭,都说明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开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扫清中国发展的制度障碍,结束近代以来国家分裂、长期战乱、受制于人的局面,才能真正开拓出通向现代化的现实道路。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给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历经了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扫除了制度障碍,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政治条件。可以说,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开始燃起希望之火,而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的新中国,给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并使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开始了实质性的发展。

 

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开拓了道路

 

  使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为强大的现代化国家,一直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的奋斗目标,也是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通过“一化三改”以及“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完成,为中国的现代化确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到1956年,社会主义工业比例上升到67.5%,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比例上升到32.5%,资本主义工业下降到接近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初步建立。1963年1月,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四个现代化”的内容已经初步成型,标志着党的现代化思想的完善。到1965年,工农业生产的比例由1960年的3.6:1降为1.7:1,轻重工业的比例由33:67提高到51:49,初步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经过徘徊前进中的两年,到1978年,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已达3194.4亿元。30年间(1949—1978年),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10%以上。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由1952年的43.1:56.9转变为1978年的75.2:24.8。我国有了自己的煤炭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以及汽车、飞机、造船、精密仪表和其他机器制造业,已经能够制造国内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需的近90%的产品。这表明,我们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奇迹,初步建立起了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工业体系,以及具有现代化标志的核能、电子、航天工业。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现代化事业第一次得以在中国真正全面展开,一切成就的取得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成功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中国共产党历经曲折确定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使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获得了直接动力与广阔空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一时期,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离不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尊重和保障人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取消农业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党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实现了我国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尚不足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证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造性发展,它使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获得了无比巨大的动力和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了新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现代化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分两步走,到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拓展现代化实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4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证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同时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新时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找到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要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结合时代发展具体特征和要求,不断拓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场域和理论内涵,书写更多的人间奇迹。

 

  (作者均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山东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毕雁 实习编辑:邓潘祎)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