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上海智库论坛—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新一轮发展治理转型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

2023-10-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10月15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指导,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主办,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院承办,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协办的“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上海智库论坛—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新一轮发展治理转型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上海智库论坛—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新一轮发展治理转型研讨会”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陈炼/摄
  本届年会以“科技创新范式变革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治理转型”为主题,重点围绕新时代全球科技创新趋势、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创中心治理转型、科创中心建设战略实践等展开深入研讨。来自沪上多家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和科技企业从事科学学、软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参加此次会议。据悉,本届年会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陈强团队组织安排。
  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上海市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葛朝晖、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理事长杜德斌、同济大学文科办公室主任刘淑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施骞分别致辞。年会开幕式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罗守贵教授主持。
上海市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葛朝晖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理事长杜德斌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同济大学文科办公室主任刘淑妍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施骞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罗守贵教授主持年会开幕式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会上,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与北京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两会将围绕创新发展战略需求,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探索跨区域软科学研究合作交流机制,推进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并为京沪两地的专家学者搭建项目合作与学术交流的创新平台。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与北京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现场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主旨报告环节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顾问委员会主任李健民、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尤建新主持。杜德斌、《中国科技论坛》副主编张九庆研究员,以及陈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汪怿研究员、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吴寿仁研究员五位专家,分别就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比较、科技治理新动向、上海科创中心新一轮发展治理转型、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地域选择等热点议题作了主旨演讲。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顾问委员会主任李健民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尤建新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本网记者 陈炼/摄
  杜德斌以“三城记:北京、上海、深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比较分析”为题,综合考量驱动力、机构来源、产业结构类型三个方面指标,提出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三维模式,通过大量数据研究资料汇总出了北京、上海、深圳的发展模式。其中,上海属于“政府驱动+混合机构+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他表示,在关键的企业研发方面,上海的“引擎”企业研发投入资金低于北京深圳,且外资占比过高。杜德斌综合考虑创新各维度指标,回答了上海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之路上处于什么位置这一问题。
  张九庆以“从2023年拉斯克奖和Chat GPT被诉看科技治理新动向”为题,以拉斯克奖为切入点,对AI在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和管理展开了思考。随着科学发展,科研范式不断改变,这种变化为科学治理带来了深刻影响。人工智能在提高数据计算速度、改善数据处理方式上为科学提供了便利,但又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工程和产品等领域带来了表达准确性、意识形态、知识产权等挑战。在科学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系统地看待问题,及早认识,及时规避。
《中国科技论坛》副主编张九庆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本网记者 陈炼/摄
  陈强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新一轮发展治理转型的若干思考”为题,就形势与任务、若干思考两个部分展开报告。在第一部分,陈强提出现在上海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已经形成。其次,他根据上海发展现状与国家战略需求总结了上海的担当,即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直面未来30年到50年的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在第二部分,陈强提出了对上海国际科创中心新一轮发展转型的八点思考:一是产业、市场、治理的逻辑要相互贯通;二是建设性科技力量与社会创新力量要协同;三是要做好应对各种情境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四是要实现战略高度与治理精细度的平衡;五是源”“策”并举,即条件建设与行动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六是对快、中、慢三类变量加以区分,有效进行推动;七是着力构建新的连通性;八是构建科技创新治理指示体系。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陈强作主旨报告 本网记者 陈炼/摄
  汪怿以“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战略使命与发展重点”为题,提出高水平人才高地是若干个人才聚集地、成长地,“高”在高质量的人才供给、高能级的人才平台、高流量的人才节点、高成长的人才机制环境以及高效的人才资源。上海目前世界顶尖科学家、企业家、卓越工程师的储备依然是紧缺的,要通过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来集聚人才、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设。在顶层设计方面,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现在最重要的是四个战略:教、科、才一体化战略,产、城、才空间战略,海外战略以及协调发展战略。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汪怿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吴寿仁以“科技成果转化地域选择因素分析”为题,提出科创中心建设是一个宏观战略,其具体的执行和落地十分复杂;关注科技成果转化地域选择的影响因素,促进本地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一环。地域选择因素主要涉及8个方面:一是科技成果完成方(如高校院所)的成果输出流程与转化途径;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方(如企业)获取科技成果的途径;三是科技人员的转化意愿;四是创业孵化服务体系的健全;五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六是技术转移服务;七是市场需求影响的消费者价值;八是政策落地能力。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吴寿仁研究员作主旨报告并主持与点评论文交流环节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论文交流环节由吴寿仁、上海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研究员鲍悦华主持与点评。作为优秀论文作者,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戴鹭、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王慧、华东师范大学桂钦昌、上海社会科学院马双、上海市委党校敦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刘笑等6名学者,分别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基础研究领域发展、全球科研合作网络演化、高水平人才高地发展模式、科技评价改革、颠覆性技术识别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上海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研究员鲍悦华主持与点评论文交流环节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优秀论文作者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平行论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由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常旭华主持,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九庆、罗守贵、《研究与发展管理》编辑部主任周瑛、《华东科技》主编李岩、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江世亮、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郝莹莹分为围绕期刊发展路径、高质量论文写作等作了交流发言。
平行论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为进一步鼓励学会青年人才开展科学学领域研究,本届年会还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原理事长王建平为戴鹭、桂钦昌、刘笑、王慧、马双、郭帅、侯纯光、辜家健、于英杰、乔明哲10位获奖论文作者颁奖。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原理事长王建平为获奖论文作者颁奖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主办方表示,本届年会期间还召开了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增选了吴寿仁、李萌、夏骥、张玉梅、廖玉清、刘承良6位专家成为学会理事。同时召开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增选了吴寿仁为学会副理事长,聘请王建平研究员为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秘书长杨耀武研究员做了学会上半年工作总结,各位学会理事对学会上半年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下一步要进一步扩大学会影响力,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战略支撑功能、聚焦科创中心建设中的难点堵点等问题,提供更加系统化的政策建议,发挥科学学学科优势,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秘书长杨耀武研究员作总结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参加“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上海智库论坛—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新一轮发展治理转型研讨会”嘉宾合影 本网记者 陈炼/摄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