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2023-11-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口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首先要考虑人口基数问题”“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人口发展的主要目标与重要任务。新时代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需要立足我国人口发展新常态,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促进人口稳定增长、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优化人口空间配置,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口规模、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上的坚实支撑。

促进人口稳定增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口规模支撑

  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在现有人口存量基础上培育增量,促进人口稳定增长,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人口数量增长进入正负交替期,人口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促进人口稳定增长,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掌握人口稳定增长战略主动,培育生育友好型社会生态,健全生育支持体系,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一要培育生育友好型社会生态。充分发挥妇联、工会、基层党组织以及社区的教育引导作用,加强适龄婚育、优生优育社会宣传,重视生育社会价值,尊重育龄群体生育自主性与多样性,精准识别不同生育群体的生育需求,提供相应社会支持,形成积极健康的生育文化。二要健全生育支持体系。全面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开展女性就业权益保护公益诉讼,依法保障女性的生育健康与工作经济权益。优化女性生育休假制度,制定实施男性陪护产假制度,提高女性生育津贴补助与医疗津贴,健全生育保险制度,延展生育保险范围,完善生育社会服务。三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完善以家庭为核心、托育机构为载体、社区为补充的婴幼儿管护服务体系,引导社区拓展幼儿托育服务供给,鼓励社会资本向托育机构提供增信支持,实行托育从业资格准入制度,提升托育服务人员职业素养,增强托育服务监管,强化托育服务的普惠性与适应性,以高质量普惠托育服务提振婚育群体生育意愿。

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口质量支撑

  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推动人口质量全面提升,最大限度发挥人口能动作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充沛、超大规模的人口优势依然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动力强劲。持续发挥人口因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需要进一步提升“数”与“质”兼顾的质量型人口红利,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推动建立“目标一致、功能协调、衔接配套”的人口质量发展体系。一要全面提升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优化教育资源城乡区域配置,加快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发展,推进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学合作,强化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推进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二要全面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创新社区医院、家庭医生、专科医疗等多元化医疗服务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合理流动和共建共享,补齐基层基本医疗短板,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水平,维护人口全生命周期健康。三要全面增强人口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个人品德建设,涵育家庭家教家风,提升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继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砥砺品格、凝聚力量。

优化人口空间配置,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口结构支撑

  优化人口空间配置,促进人口良性流动,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伴随东中西与东北“四大板块”区域协调发展的提档升级,人口城乡流动、跨省流动、城城流动规模显著提升,劳动力空间分布得以优化,人力资源价值加速重塑,人口消费需求活力持续释放。优化中国式现代化人口结构支撑,要持续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国土空间布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以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牵引人口流向,形成有利于人口流动的吸附效应,促进人口空间布局合理化、人口资源配置均衡化,实现不同区域空间发展的优势互补。一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人口均衡流动。准确把握人口流动变化新趋势,合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口规模配置社会公共资源,推动公共服务、环境卫生、产业发展提级扩能,组织动员广大人口“在乡、回乡、返乡、入乡”,充分调动农民、大学生、农民工、企业家建设家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要以户籍制度改革赋能人口自由流动。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取消集体户入户限制,探索实行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制度,建立健全常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简化户口办理程序。构建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体系,构建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标识的人口信息管理制度,促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三要以国土空间布局优化保障人口安全流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规划国土空间,充分评估人口总量负增长、人口结构老龄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构建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确定不同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的人口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支持城市化地区高效集聚人才与产业,支持农产品主产区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生态功能区逐步进行人口转移,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推进人口集聚与经济资源集聚相匹配。

  【本文系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研究”(2019A015)成果】

  (张晓艳,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想,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实习编辑:余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