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区域合作和平发展的跨国者:闽人三十六姓在琉球

2024-03-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跨国民族指迁徙相对聚集到另一国度,与同源民族跨居不同国家,在语言、宗教、文化心理上仍存在同族认同的族体现象。如今华人遍布世界各地,其中绝大多数的迁徙属于自发行为,而明朝时期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今冲绳),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罕见的由官方主导的跨国迁徙。闽人三十六姓入琉受到宗主国认可、居住国欢迎,不仅促进了两国友好往来,更推动了琉球在区域间政治、经济地位的大幅度提升,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周边外交传统。

  为增进弱小邻邦琉球与明朝的友好往来,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善操楫者闽人三十六姓移民到琉球,他们不仅帮助琉球顺利地完成了与中国的朝贡、册封贸易,而且根据琉球需求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帮扶,迅速提高了琉球国内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水平,助力琉球成为了当时东亚海上国际贸易的枢纽,实现了“万国津梁”的鼎盛。闽人三十六姓的跨国迁徙是古代中国向弱小邻邦琉球传播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的典型事例,展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乐于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优良传统。

  一、闽人三十六姓对琉球政治的影响

  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后,相对于当地较为落后的文化发展水平,成为当时文化水平最高的群体,受到琉球政府的重视。据夏子阳《使琉球录》记载,琉球国大夫、长史、都通事等职位“ 以其由秀才历仕而专司贡献及文移、表章也。秀才,择三十六姓中识汉字、汉音者为之;土人不与焉。”因闽人三十六姓掌握先进文化,身负服务居住国外交、国际贸易的使命,琉球为他们的入仕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随着在琉球的落地生根,以及对琉球社会持续深入地了解,闽人三十六姓后裔承前启后,不断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与当地的国情相结合,助推了琉球政治的发展。蔡氏后裔蔡铎、蔡应瑞,程氏后裔程顺则等人效仿中国的九品官制,用汉字写成《琉球国中山王府官制》一书,为琉球奠定了九品十八阶的体系规范。蔡铎之子蔡温,官至紫金大夫,被琉球人尊称为“琉球古今独步的大政治家”。他通过《位阶定》对琉球位阶的升进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深化了位阶制度,推动琉球政治制度的革新,在从政的20年里铸造了琉球王国史上唯一短暂的“小康时代 ”。在琉球受日本武力入侵时,深受中华优秀文化熏陶的闽人三十六姓后裔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例如三司官郑迵和末代使臣林世功英勇殉国,他们的忠孝令人肃然起敬。

  如今闽人三十六姓后裔依然在冲绳县政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蔡温后裔仲井真弘多,曾任冲绳县第六任知事、久米村蔡氏门中会理事,并作为日本第一位华裔知事实现了县知事连任。仲井真弘多任职期间新建了冲绳“至圣庙”供民众祭拜孔子,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此外,顾天祐的后裔翁长雄志,曾任第七任冲绳县知事、那霸市市长,获那霸姐妹城市福州的“福州市荣誉市民 ”称号,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往来。他曾联合“冲绳和平运动中心 ”提出反对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至名护市边野古地区的意见,从而被推荐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2017年,那霸市议会议长翁长俊英及闽人三十六姓的子孙等一行,在纪念“那霸·福州友好城市 35 周年 ”之际,特赴中国福州市访问。闽人三十六姓及其后裔一以贯之地践行和弘扬中华文化,崇尚和平友好理念,努力为当地居民谋幸福,通过推动琉球对中华文化的吸收与应用,促进了琉球政治的发展,顺应了民意民情。

  二、闽人三十六姓对琉球经济的影响

  据册封使夏子阳《使琉球录》中的记载,琉球物质匮乏,生产力落后,其“地不产铁,炊爨多用螺贝,土不植棉,织纴惟事麻缕”。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后,从中国引进陆续引进了织布、制瓷、造船、风水、酿酒等生产技术,给琉球落后的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琉球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国对琉球实际上实施了“贸易最惠国”待遇,因此琉球常在一岁两贡、三贡乃至数贡的特殊政策中获利巨大。而闽人三十六姓的主要职责之一正是帮助琉球与中国开展朝贡贸易,他们负责操纵船只航行、记录朝贡事项、 担任中琉翻译,使朝贡过程更加顺畅,因此常有“知书者授大夫、长史,以为朝贡之司。习海者授通事,总为指南之备。”此外,他们还负责开展琉球国与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尤其是 15-16 世纪,在闽人三十六姓的帮助下,各国商船出入那霸港进行贸易,使地无货殖,缚竹为筏,商贾不通的弹丸岛国——琉球,一跃成为以“海舶行商为业”“ 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的国际贸易中转国。闽人三十六姓身体力行推广中国的先进技术,提高了琉球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可谓是中国跨国民族的守正创新铸就了琉球国的兴盛。

  而今闽人三十六姓后裔继往开来,通过发挥跨国民族与汉族同根同源的历史底蕴,主动寻求与中国展开经贸合作的可能性,希望使琉球群岛再次成为东亚各国贸易往来的桥梁。在翁长雄志知事执政期间,冲绳旅游局面向福建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提供“冲绳地区翻译导游 ” 岗位,推动冲绳与福建的经济合作。2016 年,中国商务部、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及翁长雄志作为两地代表,签署经贸合作备忘录。2023年,中国方面恢复了“上海——那霸 ”、 “北京——那霸 ”两条直飞航线;福建国际邮轮“蓝梦之星 ”开设了“厦门—— 日本——平潭 ”的航行路线,届时将在冲绳停靠。在公益事业方面,各大门中会不忘祖源,对年久失修的在闽祖庙提供资金帮助;2008年久米崇圣会通过冲绳华侨华人总会向四川大地震灾区捐赠义援金;琉 球 福 州 十邑 同 乡 会 聚 集冲 绳 闽 籍 华 人 力量 , 为 双 方 经 济 互 通 添 砖 加 瓦 。闽人三十六姓及其后裔充分发挥跨境民族的宗族优势,守先待后,对促进琉球的经贸活动产生了积极持久的影响。

  三、闽人三十六姓对琉球文教的影响

  从中国移居琉球,闽人三十六姓作为跨国民族,把中华优秀文化播种在了琉球的土壤上。他们结合琉球的实际情况,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加速了琉球文明进步的过程。例如在国民教育方面,琉球王室对儒家文化极为推崇,明清时期曾多次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中的多数人都会在闽人三十六姓祖籍地之一的福州学习数年,品学兼优且出身贵胄者,才有机会得到中国中央政府全额资助的官生名额,进而前往北京国子监学习。他们学成归国后,往往受琉球政府重用或成为高级官员或是琉球王室教师。这一行为本身极具风向标性质,使得学习先进的中华文化的现象在琉球蔚然成风。如程氏后裔程顺则是琉球的大儒学者、琉球汉文学黄金时代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家。他于1718 年奏请尚敬王建立“ 明伦堂 ”,成立了琉球第一个传播中国儒学思想的中心,招收琉球王室和久米村子弟施教,为推动中华文化在琉球的扎根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蔡氏后裔蔡温则推动了琉球农林布局、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1708 年蔡温随琉球朝贡使团来到中国,在福州琉球馆居住期间积极拜访名师,学习了天文、地理知识。蔡温回国后,考虑到琉球“ 岛国 ”林木资源匮乏的局限性,他策划了各种方案,并编纂成《林政八书》,对琉球的森林培育与开发和对山林河川的治理养育具有指导性作用,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经世济民的思想。在医学文化方面,闽人三十六姓后裔曾多次来华学习中医,为琉球国储备了一批人才。如魏氏后裔魏士哲在福州留学时,向黄会友医师学习补唇术,归国后曾为尚益王和许多缺唇儿童修补兔唇。同时他也是琉球第一位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医师,深受琉球国王赞赏,后获封为紫金大夫。此外,闽人三十六姓还对琉球的海神天妃信仰、三弦和太鼓艺术、闽系饮食习惯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跨国民族在琉球积极传播儒家思想,弘扬伦理道德,推广专业性经验技术,使琉球渐渐风俗淳美“易而为衣冠礼义之乡”。

  现今闽人三十六姓后裔仍在追随先人的脚步,成立了久米崇圣会、阮氏我华会、毛氏国鼎会等组织,他们通过修缮孔庙、祭拜先祖、赴闽寻亲、编修家谱等方法传承着中华文化。如久米崇圣会,其名“崇圣 ”意为尊崇中国国学和儒家文化,因而时常开展相关活动,如《论语》研读、琉球汉诗讲解、汉语学习等教育讲座活动。此外,久米崇圣会还组织青少年赴华开展研修之旅,参观琉球墓园、北京故宫、孔子庙等历史景点,在接受中华文化熏陶的同时回顾祖先们旅途的艰辛,深化年轻一代的区域和平意识。再如阮氏我华会,其名字采用了始祖阮国的自号,意为“我是中华人 ”。其发起人阮宣诏曾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妥善保存了《历代宝案》一书,让后人得以了解琉球国历时发展脉络。此外阮氏我华会还注重对民俗的传承,举办“年始祭 ”、“清明祭 ”等活动,继承先人遗风。闽人三十六姓推动中华文化与琉球社会进行了多方位融合,改善了琉球落后的社会风貌。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俄罗斯期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溯流追源,闽人三十六姓以跨国民族的身份在海外帮扶琉球发展,超越时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遥相呼应。福建是跨国民族闽人三十六姓的始发地,琉球是闽人三十六姓跨国而居的落脚点,因而为传承两地的历史情缘、赓续两地交流,需双方共同做出相向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亲自引领、推动两地合作,实现了共建那霸市“福州园 ”的美好愿景;位于福州市的史迹琉球馆,同样见证着中琉的友好往来,习近平总书记亦曾亲自关心琉球馆的修缮工作,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奉行睦邻友好、怀柔远人的政策。2023年10月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在冲绳县访问时表示,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将资助五名当地大学生赴华留学, 以增进彼此了解,激发情感共鸣。闽人三十六姓作为跨国民族,曾经在海外活动中用中国的先进知识促进了当地文化、科技、教育、经济等全方位的发展,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促进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如今国际局势仍不太平,仅占日本国土面积0.6%的冲绳县,却被迫承担了70%的美军基地,愈加频繁的抗议集会宣告着琉球民众渴望重返繁荣稳定的生活。世界仍有战火纷飞的角落,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无不提示着我们并非所有跨国民族都能与当地居民和谐共处,因而中国与琉球和平交好的历史更显珍贵。展望来日,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应当重拾闽人三十六姓精神,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琉球群岛摆脱战争堡垒的身份,再次成为东亚文明交融之地。

  (作者分别系福州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