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激发智库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专访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嗣方

2023-10-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重庆社会科学院是重庆市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市委市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重庆社会科学院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各项工作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展现新气象。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创建重庆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为抓手,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试点为牵引,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成渝地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版图中具有重要影响力,蕴藏巨大发展潜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社会科学院自建院以来就在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全过程深度参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多措并举提供智库服务作出积极贡献。围绕相关问题,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嗣方近日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专访,分享了重庆社会科学院近年统筹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新型智库力量的工作和成果。

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嗣方。 通讯员/供图

  深学笃用党的创新理论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您介绍下重庆社会科学院近年在新型智库建设方面作了哪些部署,取得哪些成果?

  刘嗣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重要作用。重庆社会科学院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是重庆市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市委市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以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为主线,胸怀“两个大局”,紧扣为党献策,聚焦“国之大者”,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难题开新局,统筹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展现新气象。

重庆社会科学院是重庆市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市委市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通讯员/供图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持续筑牢智库建设的坚实政治根基。政治性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首要特性,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智库建设的生命线。我们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对标对表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社科院勇担当”。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准确把握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学术观点问题,推动院网改版彰显主旋律,做到“学术探索无禁区,智库研究有纪律”,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带动诚信良序的学术环境。理论上的清醒坚定,是政治上清醒坚定的前提和基础。我们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探索建立“2345”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制度,全面落实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常设议题”制度,创新青年理论学习方式方法,将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到咨政建言、课题研究、学术交流、学科建设、成果评价等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之中,全院干部职工理论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用心学进去、用情讲出来、用力做起来蔚然成风。

  二是聚焦重点任务,统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深度融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区别于世界其他智库的根本标志。我们充分发挥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作用,组织全市专家学者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三报一刊”等发表理论文章,带动全市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式现代化等主题开展学习宣传阐释;设立一苇大讲堂、两江思享论坛、睿见两江开放发展论坛和智汇两江论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等知名专家和外国政要等开展学术研讨;组织编撰具有辨识度影响力的学术著作,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系统化研究、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科研工作深度融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发挥基础理论研究对应用对策研究的理论支撑作用,支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稳步推进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改革》《重庆社会科学》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显著提升,《重庆经济年鉴》《重庆蓝皮书》《重庆生态绿皮书》等越办越好,积极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服务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重庆市委中心工作作为首要任务,紧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紧扣服务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战略,紧扣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紧迫利益问题,将学术研究服务于实践、理论成果转化为政策。分别设立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数字经济和舆情分析研究中心,组建中国式现代化、碳中和等系列青年学术创新团队,推动各新型智库机构创新发展。创新咨政建言的有效方式方法,依托《决策建议》、咨政信息等报送研究报告,近两年获批示并转化运用数量显著增长、成效前所未有。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把调查研究作为智库建设关键举措,使咨政研究建立在对实际情况的准确把握之上,真正把论文写在巴渝大地上,把学问做进人民群众心坎里。

  三是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产出具有重庆辨识度的高质量成果制度机制。改革创新是智库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试点为牵引,积极探索大成集智机制创新,进一步增活力、提质效,不断提高咨政服务能力。发挥好重庆市重大决策咨询课题引领带动和资源整合作用,建立经常性研究选题和成果报送“压茬推进”机制,不定期发布《选题指南》,每周制定“研究选题清单”“咨政成果报送清单”,每月定期总结分析,引导撬动全市智库力量服务中心工作。派出领导干部、科研人员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重庆市级部门顶岗锻炼,抽调精干力量参与全市重要文稿起草和重大调研任务,联合举办高层次专题学术论坛,以课题为纽带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共同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健全完善智库丛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等制度,加大精品成果奖励、基础研究配套、出版资助等支持力度。

  四是实施人才强院,大力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现代化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人才是智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坚持把人才强院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健全完善选育管用工作机制,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高层次人才,加大“上挂下派外炼”力度,为智库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制订人才引进、青年学者资助等办法,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持续优化干部和人才年龄及专业结构;树立以实干实绩论英雄的鲜明用人导向,开展专技人员重新竞聘上岗,让愿干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有平台有舞台有保障;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科研人员产出优秀成果的有效措施,完善全市社科研究系列职称评价标准体系,稳步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巩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分离制度成效,强化年轻科研人员“六个一”年度目标任务刚性约束,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五是坚持党管智库,扎实推动高质量党建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管智库,是新时代加强智库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政治原则,也是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政治保障。我们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统领,把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在智库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党支部组织力和政治功能,创新开展支部联建共建,持续巩固作风建设成效,打造具有社科院辨识度的党建名片,形成了以党建工作统领问题解决、以问题解决推进党建工作的良性循环。

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嗣方带队开展调研。 通讯员/供图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新时代新征程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网:建设新型智库,重庆社会科学院下一步将推进哪些工作?

  刘嗣方: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学术取向,锚定建设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目标,努力形成更多具有学理深度、学术厚度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一是更加注重提升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能力,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分领域分专题构建模块化流程、系统化掌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要求,健全闭环落实机制,在“两个结合”与“六个必须坚持”科学方法中、在全面整体掌握基础上推进理论的系统化学理化。

  二是更加注重提高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水平,将发现与分析问题、提出与阐释概念、探索与形成理论的知识创新过程统一起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知识储备和学理支撑,培育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在把握普遍规律和具体规律的过程中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三是更加注重探索大成集智创新方法和制度机制,加大对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储备性重大课题研究,创新探索调动智力资源聚焦专题研究机制,搭建咨政平台、拓展咨政渠道、创新咨政方式,全力以赴落实好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合作协议有关任务要求,主动汇报争取支持,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以及国家重大战略的重庆实践,共同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领域深度融合的新范例,力争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取得好成果,全面提升地方智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四是更加注重以改革的思维和办法推动工作,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健全完善争先创优、赛马比拼等激励保障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容错纠错机制,抓好核心业务梳理和“三张清单”编制,推动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以数字化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五是更加注重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大力培养堪当时代重任、适应引领现代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培育学科带头人、名家大师,打造锐意进取的“后备军”的人才体系,着力建设一支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

重庆社会科学院设立一苇大讲堂、两江思享论坛、睿见两江开放发展论坛和智汇两江论坛开展学术研讨。 通讯员/供图

  健全常态化制度化机制 推动主题教育走向深入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您介绍下重庆社会科学院如何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刘嗣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任务。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对我们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对标检验,是对我们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强力推动,是对我们履好职尽好责的坚实保证。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紧紧锚定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以创建重庆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为抓手,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试点为牵引,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做到了理论学习入心见行、调查研究扎实深入、推动发展成效跃升、检视整改见底到位。全院干部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干,实现研究阐释文章发表数量、课题申报数量、咨政研究成果报送量和批示率多项突破,有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巩固深化好主题教育成果,必须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在建章立制上下真功、使长劲,迭代升级理论学习、研究阐释、科研组织、决策服务和支撑保障体制机制,以有社科研究特色的制度创新推动治理能力大幅提升、主责主业提质增效。

  一是健全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常态化长效化学习制度,持续动态梳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庆工作、关于本领域本系统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第一时间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更新完善学习模块,迭代升级知识体系,巩固强化价值判断。

  二是完善推动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制度机制。积极推动创建重庆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创新重大理论研究项目公开招标制度,面向全国、全市社科研究人员策划重大公开招标选题,细化研究阐释项目过程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出版物栏目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递进机制。

  三是创新科研管理和学术研究制度机制。建立定期汇报、专班推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工作机制,高水平举办高端学术论坛,修订精品成果激励奖励办法,促进多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四是探索产出高水平咨政研究成果制度机制。落实重庆市委大成集智工作要求,完善研究精准选题机制,构建“选题会商—约稿撰写—调研交流—审核把关—报送刊发—采用反馈”咨政信息闭环流程,持续提升咨政建言质效。修订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和奖励办法,促进过程管理、经费报销更加规范。

  五是构建支撑核心业务的保障制度机制。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党建统领优势层层放大、党建工作效能整体跃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巩固党支部联建共建成效,打造“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

重庆社科院党组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通讯员/供图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场景新征程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网:川渝一盘棋,共谋新发展。在您看来,应从哪些方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刘嗣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纳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川渝自古一家亲,重庆与四川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符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趋势和要求,对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关键节点和战略链接作用,增强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和经略周边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三年来,川渝两地肩负使命责任、携手抢抓战略机遇,加大统筹协调和系统部署力度,明确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作为“一号工程”,紧扣“两中心两高地”战略定位,聚焦重点任务,强化规划、政策、项目、平台以及工作机制协同,按下“快进键”、进入“加速期”,携手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重点突破迈向全面提速、整体成势。着眼中国式现代化新场景新征程,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聚焦发力。

  一是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提升双城经济圈综合实力。树立“一盘棋”思维,以不断提升重庆主城都市区、成都“双核”综合发展能级为引领,积极推动成渝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广安等地积极融入重庆都市圈,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新路径,构建形成“一体两核多点”协同发力的空间格局,推动双城经济圈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版图中的位次持续进阶。

  二是协同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把川渝具有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打造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升级打造智能装备、消费品等支柱产业集群,创新打造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卫星互联网、生物制造等“新星产业集群”,形成集聚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协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三是推动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打造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先锋。以数字化牵引撬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区域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改革,促进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积极推动川渝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升级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化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携手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四是等高对接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川渝两地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密集优势,推进新型举国体制在双城经济圈的实践,共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重大科技基础,集聚更多的“国之科学重器”,打造国家科技资源“战略大后方”。

  五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两地公共服务的政策协同,以数字化赋能公共服务建设,推动更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川渝两地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覆盖面和合作面,让两地老百姓和各类市场主体享受更多“同城待遇”。

  六是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推进两地生态共建和环境共保。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携手构建川渝城乡大美格局,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新范例,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川渝力量。

  七是加强党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全面领导。持续完善统筹协调、一体高效的川渝区域协作机制,迭代升级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目标、工作、政策、评价等体系,以项目化、清单化、事项化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将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规划图”转化为“实景画”。

由重庆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共重庆市合川区委、合川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端论坛近日在重庆市合川区召开。 通讯员/供图

  全过程深度参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介绍下重庆社会科学院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参与的工作和成果。

  刘嗣方:按照重庆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会部署要求,我院立足职能职责定位,全过程深度参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多措并举提供智库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抓了几件事情:

  一是抓学习宣传。通过多种方式全面系统、动态跟进、一体贯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城经济圈建设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把握其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加强对双城经济圈的学理化研究阐释,以专家接受采访、基层宣讲宣传等方式引导和激发社会合力。

  二是抓咨政建言。依托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发布双城经济圈建设相关选题,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高校和智库机构开展协同研究。组织全院科研人员围绕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展专题研究、跟踪调研,报送一批相关决策建议。

  三是抓研究阐释。《重庆学习论坛》等刊物相关专栏,刊发知名专家学者关于双城经济圈建设理论文章。组织专家在中央级报刊和川渝两地党报党刊上发表系列理论文章。编撰系列皮书设置相关专栏,组织专家和部门领导撰写研究报告。

  四是抓参与配合。组织精干力量参与重庆市委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会议文稿和专题调研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我院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当好“智囊”“参谋”的使命担当。

  五是抓智库合作。广泛与国家级、省市智库和党政部门深化合作,继续与四川省社科院轮流举办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端学术论坛,已经成为双城经济圈建设学术交流的一张品牌名片;组建川渝社科院联合课题组,就深化双城经济圈市场化改革等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产出系列成果。我院专家还多次应邀为四川省相关市区县党委、政府开展培训讲座、受聘担任当地党委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密切了川渝两地的友谊与合作互动,共同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本网记者 曾江 实习记者 马秀兰 通讯员 葛南南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