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022-12-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上作出了重要贡献。12月24日,在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十周年庆典暨高端交流会上,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智库机构代表深入交流建设经验,共同探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担当新作为。

  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从学术角度论述了现代化的三个坐标,即追求物质意义上现代化的物质坐标、推进物质现代化的制度坐标、促进人的思维思想的现代化的人的坐标。在他看来,实现这三个坐标的协调发展,最重要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特别是实现价值观的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表示,当前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因具体的国情和历史经历而具有特殊性,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各国的现代化经验也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我们应发现这种共通性,并提取可行的经验。

  “中国经济正处于第二个百年的开局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受到资源、环境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的约束,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向以提高效率为主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珺认为,走好未来的路,需要抢抓新一轮工业革命机遇,紧紧扭住制造业发展的“牛鼻子”,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制造业效率和质量;持续完善技能教育培训制度,适应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提升智库决策咨询能力 

  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库,为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提供支撑。这为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智库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清华大学智库中心副主任、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看来,加强新型智库建设,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咨政建言能力,以科学咨询支持决策;要努力创建自主知识体系,阐发中国理论、贡献中国智慧。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是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是港澳治理与粤港澳合作发展领域的专业化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院长何俊志在分析该研究院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智库建设的四条建议:除从事智库研究外,还应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依靠稳定的经费来源从事独立研究;推动建设“旋转门”机制,与政府业务部门建立日常联系;积极推行成果购买制;同有关部门共建科研平台,探索横向合作。

  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数字能力是数字化时代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数字智库,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提升智库决策咨询能力,成为高端智库建设的新要求。对于如何加强智库数字能力建设,郭万达认为,要解决数据信息和需求脱节问题,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和服务模式,可以建立智库内部的协同平台、特色数据库、成果案例库等,通过内部交易等方式实现共同创新。

  浙江大学国际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贡森分析了当前我国智库在咨询政策、咨询解读、国际传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政策预判、政策解读的观点模糊、前后不一、公信力不高等问题。他认为,智库建设要守住科学底线,力求公共利益;要在融合多方面的理论、实践、世界观和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充分发挥各类智库优势,解决好独立性与影响力的矛盾;要持续完善智库考核体系,智库考核指标要兼顾多支柱平衡;要坚持公开透明原则,保障智库人的合法权益。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关锐)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