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昕

钱大昕

2022-10-26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晚号潜研老人,清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曾官翰林院侍讲学士。三十四年(1769,入直上书房,后官少詹事、广东学政等。乾隆四十年(1775后,主讲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钱氏治学广博精湛,长于校勘考订,为清乾嘉时期著名考据学家之一。著述宏富,主要有《潜研堂文集》、《十驾斋养新录》、《廿二史考异》、《潜研堂金石跋尾》、《恒言录》、《诗集》、《竹汀日记钞》等,曾参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天球图》诸书,并议订书例。钱氏还先后为数十部志书题跋,于方志理论研究颇有建树,并纂有乾隆《鄞县志》和嘉庆《长兴县志》。乾隆《鄞县志》30卷首1卷,卷首有图14幅,设沿革、城池、山川、水利、学校、公署、田赋、兵制、海防、坛庙、职官、选举、名宦、人物、孝义、艺术、寓贤、列女、仙释、艺文、金石、古迹、冢墓、寺观、杂职、物产、土风、辨证等门。该志仿咸淳《临安志》例,于条之下注出处书名;公署、赋税、户口、兵制诸门,用公文案牍一一注明衙门来文,某科档册,以凭征信;古人事迹据正史,而稍汰采家传之事无实据者;凡诗文有关掌故者,类附各门,仿景定《建康志》和咸淳《临安志》例;“辨证”主要对旧志进行考辨;金石为钱氏所长,对宋元以前断碑只字,全部著录,明以后碑刻,择要著录。此志当时称誉颇佳,为清代方志佳构。然此志在考证上仍有缺憾,同治《鄞县志》对钱志进行了补、辨、正等工作。嘉庆《长兴县志》20卷首1卷,钱氏与其弟钱大昭合纂。该志设29门,附类8门。其中疆域、风俗、物产3门,例严事详;风俗特重养蚕俗礼;立杂识门,兼及考证;又立辨证门。大变旧志体例,门类精详,体例内容颇称完备。后沈登瀛作《长兴县志条辨》1卷,对该志有所订正。钱氏在方志理论上卓有建树,其方志义例散见于《鄞县志局与诸同事书》、《长兴县志》凡例、《续通志列传》总序及宋、元、明方志题跋等文中,俱见于《潜研堂文集》。钱氏方志思想主要论点是:志书人物应以时代为次,不必分类,以“既遵古式,又息争端”。对于地方志与国史之别,他认为,“国史美恶兼书,志则有褒无贬,所以存忠厚也”《新安志》跋。他主张修志宜占有充足资料,还要通晓前代官制《剡录》跋,辨别古今地名异同《齐乘》跋。纂修列传,除正史之外,必取材群书,详加折衷,于可征信者入正文,以求“信今传后”;两存者分注,舛讹者驳正,仿《通鉴考异》列本条下《续通志列传》总序。钱氏认为志书重要材料不可缺,“缺略之患,甚于繁芜……繁者可省,缺者不能补也”《三山志》跋。这些观点贯穿于《鄞县志》中。他提出,“古人志乘,皆寓史法,不私其亲”《会稽志》跋,主张修志应秉笔直书。张心镜在其乾隆《蒲城县志》序中称,钱氏“言方志之难,难于史志,盖史志务在简核,方志务在详核,一事不举,将有挂漏之弊,又言之者无过,而闻之者足以考验得失”。钱氏《剡录》跋一文主张,志书应着重写本籍人,不当录外籍者,“录述先贤传而不及宋代人物,其所录王谢诸公游迹,虽尝至剡,亦非剡产,金庭丹水间人物,可传者盖寥寥矣”。他还批评《剡录》主纂高似孙不通前代官制,以致史实多有舛误。 

  (摘自《中国方志通鉴》)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常畅)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