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宁晋县打造良史佳志为乡村振兴凝心铸魂

2024-01-09 来源:中志办方志处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2021年12月,宁晋县组织召开了全县村史村志编修启动大会,在邢台市率先整县启动村史村志编修工作,短短两年取得明显成效。

  一、党建引领,拉开更具战略性的“一纳入、八到位”工作格局

  制度设计上,在县委统筹安排下,先后3次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充实专班统筹工作开展,县政协和方志办、党史办等12个部门紧密结合、齐抓共管,真正实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乡、村两级分别设立指导站、工作站,组织专题培训180余场,培训人员5000多人次。机制运行上,把规划到位、工作到位放到重要位置,坚持党委领导、坚持自主筹办、坚持开门办志、坚持质效统一。一方面,建立县委领导、县政府支持、县政协牵头、专班推动、方志规范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向河北省、邢台市方志办主动汇报、积极对接,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坚持“紧成稿、细打磨、慎出书、出精品”的原则,让村史村志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确保工作有条不紊推进。支持保障上,坚持经费到位、设施到位。每个启动村补助资金1万元,印刷每部补助2万元,出版每部补助2万元,评选为优秀村志的另有奖补,确保每本村志都能正规出版。部分乡镇还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奖补。县、乡、村三级都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部分乡村还建立了乡史馆、村史馆。

  二、协调联动,凝聚“村里的村志村民写”工作合力

  一是乡镇推进扎实有序。乡、村成立专门班子,由乡、村两级书记挂帅、副书记主抓,聘请有威望、有能力的“三老”(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组成编委会,着手搜集资料、设定体例,引导各村坚持质量第一、规范至上、依法依规,编写富有乡村特色的精品力作。二是村级开展有声有色。县委书记王涛到东枣村调研指导时,明确提出:“村里的村志村民写!”各村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在搜集资料的同时,汇聚了民心、凝聚了合力,弘扬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新风尚。动员老干部、老教授主动回村义务执笔编写村志。乡贤、能人、企业家热心为村志编写提供保障支持。三是各级领导关心支持。宁晋县籍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王成尉将军等知名人士,专门录制贺词视频支持村史村志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河北省志》总纂龚焕文,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吕瑞民就村志编修成果转化运用等悉心指导,提出宝贵意见。省档案馆(省方志办)馆长(主任)左洪江,省档案馆(省方志办)副馆长(副主任)刘学圃,省档案馆(省方志办)二级巡视员、地方志部部长杨洪进,邢台市档案馆(市方志办)馆长(主任)、一级调研员周智力,市档案馆(市方志办)二级调研员孟朋文为村志编修把握政治方向、培训编修知识、挖掘乡村特色、做好审核把关、数字化开发利用等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三、创新载体,坚持做好“存史、资政、育人”的下半篇文章

  宁晋县地方志工作者注重创新载体,充分发挥村志资政、育人作用,通过开展“村志点亮心灵,乡愁润泽人生”、参观乡镇村史村志工作、听取曹鼐状元“三不可”先贤小故事和不同形式的“读村志、传村史、爱家乡”活动,激发广大村民热爱桑梓、建设家乡的正能量。县委、县政府打造了县村史村志总馆(宁晋县文史馆),于2023年9月已投入使用。为深入学习载入村史村志中的模范标兵,全县多次组织观摩黄儿营西村党建文化园、县委党校“四史”展馆、县村史村志总馆,要求党员干部率先读村史、学村志,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赶超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对标先贤、再建新功。

  宁晋县的村志编修工作之所以取得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县委领导是根本。两年多来,王涛先后十几次下乡督导调研村史村志编修工作。县委每年春秋两季举办成果展,均安排乡镇党委书记参加,隆重表彰优秀村书记、主编,广大编写人员备受鼓舞。开门办志是基础,县委明确提出“村里的村志村民写”,发动村内“三老”参与村志编修工作中,写出本村模范榜样和传统特色。通力合作是关键,突破了“三个瓶颈”:解决审稿难,规范审稿是一大瓶颈。明确三级评审(村自审、乡初审、县终审)是基础、智慧媒体审校系统和黑马校对软件是辅助、出版社“三审三校”是保障,确保规范出书、打造精品村志;解决出版难,主动到中国出版协会、线装书局、中国文史、河北人民等20余家出版社接洽,克服重重困难,保障全县每本村志都出版;解决保存难,县里建成村史村志总馆,并鼓励有条件的村建村史馆,村志每户一册、在外人员人手一册,在村镇,县村史村志总馆、图书馆、档案馆等都有存书,确保留得住、存得好。

  (作者:李风杰 宁晋县政协主席 )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