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鹿泉区村志编修全域覆盖 服务发展文化先行

2024-01-03 来源:中志办方志处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鹿泉区村志编修工作自2012年全面启动,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于2022年12月底全面完成197部村志的编修工作,有效发挥了资政育人功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坚持高站位组织领导。将编修村志作为弘扬优良传统文化、掌握了解鹿泉社会变迁、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强化组织体系建设。成立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任组长,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区关工委主任安明法任常务副组长,具体负责村志编修工作。安明法在牵头村志编纂期间,多次深入一线调研、组织座谈,对编写的材料亲自核实查验,积极献言献策,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建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史志研究中心,具体负责村志编纂的审核把关工作。区委办公室和各乡镇、村也相继成立组织机构,为村志编修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强化人员保障。组织成立鹿泉区志愿者协会村志协会,组织动员1500余名有学识、有热情、有威望、热爱历史文化的文儒乡贤及200余名老干部、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村志编修工作,村志编修的队伍逐步发展壮大。三是强化保障经费投入。村志编写以志愿服务为主,各乡镇、村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给予编写组人员劳务补贴,对经济实力薄弱的村,出书经费采取乡镇补贴、村“两委”组织乡贤捐款助志等方式进行。区财政每年为村志编修拨付评审费,对完成村志印刷的村,进行一次性补贴,强化村志编修资金保障。

  二、坚持高要求谋划启动。为确保村志编纂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科学谋划、分步实施。制定了村志编修发展规划,制定了四步走工作计划。第一步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208个村庄的志书编纂印刷。第二步用1年左右时间完成乡镇(区)志编写。第三步编写《鹿泉村情》《鹿泉村情探析》,将每个村庄的基本情况、资源情况、发展过程、传统优势产业及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等汇集成册,现已正式出版。第四步开展区域志和专业志编写,力争再经过三四年,全面完成编写任务。二是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在村志编修工作中,将北薛庄、下聂庄等基层组织建设好、传统文化氛围浓的村作为试点,先行一步。之后,分批次组织镇村两级到试点村实地学习、交流经验、互相促进。三是全面启动、全域覆盖。试点取得成功后,召开由13个乡(镇、区)和区直有关部门、208个村支部书记及部分志愿者参加的村志编修动员大会,村志编修工作全面展开。

  三、坚持高标准系统推进。村志编修工作时间跨度长、参与人员多,工作任务量大,为确保编修工作有序推进,主要采取了四项举措:一是统一编修规范。明确以“传承历史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建设美丽乡村”为核心,以“资料齐全、写作规范、特点突出”为标准,以“存真求实、述而不论、质量第一”为原则,以记录村庄变迁、传播爱国信念、弘扬奋斗精神、折射传统美德、展现美好生活为重点,以及主编统稿,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家族代表三层会审,史志研究中心审查把关的机制,有效保障村志质量。二是深入调查研究。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区委办、史志研究中心、区关工委等到部分乡镇、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与各乡镇负责村志工作分管领导、村干部、编纂人员、村民等座谈交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并形成专题报告报区委领导。截至目前,实地调研累计达40余次,形成经验类调研报告40余篇,供编修人员互相学习借鉴。三是加强督导调度。实际编修过程中,因全区村志编修工作进展不一,领导小组适时召开推进会,并由区委办、史志研究中心、志愿者协会组成督导组,分组、分片、逐乡镇、逐村进行协调、解决问题,并定期通报各乡镇工作进度。四是树牢精品意识。一方面,提高编纂人员业务能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编纂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累计培训2000人次。另一方面,严格志书审查验收程序,确保志书编纂出版观点正确、记述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客观准确反映鹿泉地域文化特色和乡情村情。截至目前,共有11部村志获得省市认可,如曲寨村志、南故邑村志、小车行村志、八街村志、申后村志等。

  四、坚持高质量发掘资源。在村志编修过程中,坚持每一户农家必入、每一个当事人必访、每一处古迹必勘、每一个数字必校、每一处现场必到,取得了丰富而可信的资料。一是获得了350余个新发现。不仅发现了大革命时期我党重要领导人王克新、鹿泉籍老红军王一克等革命史资料,也发现了古中山国哨所、长城等古迹,特别是发现了习近平总书记1983年写给张堡村民的感谢信等,极大地丰富了鹿泉区的历史资料。二是系统掌握了全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分布。通过村志编写充分挖掘了每个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如水峪村的红石房屋、山后张庄的高宏寨、东庄村的溶洞、栈道村的剑井、荷莲峪村的牛鼻眼、封龙山上的古城堡等,为今后鹿泉区的全面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行性研究资料。三是进一步摸清村情民风。比如,在编修过中发现的北新城村明代政德牌坊、古贤村清代九连环黄旗,为全区推进依德治村找到了榜样;发现的闫同村太行书院遗址及历史,为发掘鹿泉教育渊源提供了依据;发现的南甘子、南降壁、东良政三村陨石,为天体研究提供了资料;发现的谷家峪村与大毕村村民不分彼此的渊源,为研究村庄合作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料。四是系统总结各个村庄的发展史。通过系统性的总结记录各个村的发展史,为全区推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美乡村建设等提供了有力支撑。五是为编写综合志书提供依据。在全面完成村志编写基础上,鹿泉区还将编写山脉(如封龙山、九里山、五峰山、海山等)、河流(如洨河、金河、太平河、古运河、石津灌渠等)等专志和《鹿泉文物》《鹿泉碑刻》《鹿泉方言》《鹿泉故事》《鹿泉传说》等地情书。六是极大地丰富了红色文化资源。在村志编写过程中,陆续发现了华北军政大学、中央外事学校、华北军区电讯工程学校、华北军区卫生材料厂、华北新华书店等20余处重要革命遗址,鹿泉区被评为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重点县(区)。

  五、坚持高效率助力发展。将村志编修工作与推动发展紧密结合,切实将村志编修的工作成效转化为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一是编修工作进一步延伸。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每处革命遗址编写一本书、拍摄一部专题片、建设一个陈列馆、建立一种亲戚关系、合作一批项目),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编写《人民日报在东焦》《硝烟中成长的荣臻子弟小学》等13篇红色纪实文学,拍摄13部电视专题片,建成了“鹿泉星火革命史展馆”等13座红色文化陈列馆。引进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石家庄外国语学校、荣臻航天科技班等四个项目。运用村志资料,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建设土门关驿道小镇、德明古镇、龙泉古镇、石窑小镇等历史风情景区。二是营造浓厚的村庄文化氛围。打造了下聂庄、北薛庄等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了67座村史馆和30余座乡贤馆等地方文化工作室。三是助力党史教育和主题教育。采取编写教材和故事、建设和完善红色场馆、开展多种形式宣讲活动和交流研讨活动等形式,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鲜活事例,对广大群众开展党史教育和主题教育,让大家入心入脑,收到了良好效果。四是助力乡村振兴。组织编写《鹿泉村情》《鹿泉村情探析》《鹿泉代表人物——当代篇》《鹿泉古迹》《鹿泉文化遗产》等,编辑整理古代村规民约和古代治村经验及先进事迹,助力乡村申报传统村落、发展“一村一品”、引进特色产业、打造文旅项目等,为乡村振兴贡献村志力量。五是助力中小学教学改革和开展特色文化创建。积极打造了南故邑生态园、龙山蜡像馆等劳动实践基地,先后帮助古贤小学创办了红色学校文化展、牛山学校抗战文化展等多项主题文化展览,发挥了乡村志资政育人的作用。

  (作者:韩翔 石家庄市鹿泉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