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收官展映圆满落幕

2023-07-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段丹洁)7月7日,2023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展映式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举行。时隔三年,“看中国”再次邀请三十余位各国青年来华,与五十余位在华留学生一道,跨越十余座城市,拍摄八十余部短片,持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出贡献。来自中外学界代表以及2023年度“看中国”合作承办单位厦门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黑龙江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辽宁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肇庆学院、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上百位嘉宾共同出席了展映仪式。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主持。

  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华文明之美,在山川风物里的“诗与远方”,在文化艺术的多彩绚丽,在人文交流的传承分享,也在“看中国”外国青年的镜头中。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刘长旭向所有参加2023“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中外青年表示衷心祝贺。他指出,持续十三届的“看中国”项目正在国内外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今年“看中国”依然保持着往年的高规模、高水准,并不断开展新的创作单元,不断扩大项目辐射力,国内外众多机构、高校不断复制“看中国”模式,包括“看中国”委派的“看厄瓜多尔”活动正在进行,“看中国·看大运”特别单元引发热议,他期待着“看中国”发挥青年力量,促进中外青年民间交流、民心相通,推动全球化、分众化传播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价值,提升中国国际传播的人文感与青春度。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在致辞中表示,让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全球更加彰显,这是“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12年来一以贯之的宗旨。2023“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自4月初启动,到7月7日展映,历时3个月,来自41个国家的89位外国青年与10位外国指导教师,陆续在中国11省市完成了89部短片创作,凸显了外国青年对新时代中国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感受,在文化体验、创作构思、影像表达等方面也更加丰富和生动。今年“看中国”围绕“民居·民歌·民风”主题,与外国朋友们一起体会中华民族家庭精神的滋养、延续。同时,我们在国内外继续开展“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中国茶文化”主题拍摄,并增设“看大运”特别单元,以体育精神点燃中外青年的编创热情。黄会林先生也向给予“看中国”项目支持的承办单位以及社会各界致以衷心感谢,并邀请中外专家对于展映的短片提出专业性建议。

  让更多外国青年讲中国故事

  《归来》《方斗人家》《第二人生》《撷碎》《客家村歌》《聆听!我们的梦》等6部代表性作品从今年的89部短片中脱颖而出,在展映仪式上与观众见面。厄瓜多尔青年Cevallos讲述了一支卡玛萨乐队的故事,是一场古典与当代邂逅的盛宴;牙买加青年Brown Kemar在方斗——一个隐藏在高山中的小乡村里,记录下方斗坪村民与这片土地相惜相伴的点滴;马达加斯加的青年Nataniela走近两位上海时尚潮流老人的生活,向我们展现了老年人一样可以紧跟潮流,活出不一样的自己;西班牙青年Adrià在龙岩土楼记录下世代生活在八闽大地上生生不息的传承;柬埔寨青年Ung Sreypich则讲述了一位在中国留学的柬埔寨女孩,在异国他乡找到了自己梦想和归属的故事。

  巴西圣保罗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丽娅·梅洛(Cecilia Mello)和《光明日报》高级编辑、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春利分别对作品进行点评。丽娅·梅洛表示,播出的6部作品都是非常优秀的电影作品,是精中之选,展现了独特的生活片段,不同电影的基调也是丰富各异的。可以看出,导演和制片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让影片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李春利则用三句古文表达出她的感受。第一句是“寻花觅柳真情露,云观花影为乡愁。”处处见美景,处处有爱,流露着生活的美和乡愁的感动;第二句是“人皆爱其身,皆爱其亲”,影片中充满了烟火气,展现的人物都非常热爱生活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满满都是爱;最后一句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共情”是最大的感受。

  福建行指导老师、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高级讲师克雷格·布兰德·麦克特克(Craig Brand McTurk)表示,这九部作品来自葡萄牙、牙买加、西班牙、墨西哥和新加坡等国,制片人一直在同学们身边默默努力,日以继夜地为他们提供帮助。拍摄过程中大家遇到了或多或少的困难,但最终却写出了非常丰富的故事和情节。团队的成员们一起参加文化节,在厦门的闹市、广州的种植园、超过500年历史的村落中拍摄,这些场景都是一窥世界的窗户。他说,“看中国”不仅是关于短片制作,还关于友谊和共同努力。他相信旅程才刚刚开始,他们会在个体层面结成更多联系。

  北京行的指导老师、英国林肯大学副教授菲利普·沃内尔(Philip Warnell)表示,“看中国”项目让全球各地的国际电影人在异国他乡,把镜头投向未知的事物和陌生的人,共同分享在中国拍摄电影的独特创作经验。同时这些电影以变化的视角,模糊了既有的知识体系和想象力之间的界限。纪录片让我们从已知世界退出,让人们进入不曾了解的世界,以更开放的姿态建构新的影像表达。最后,菲利普引用了哲学家Jean-Luc Nancy的格言:在将我的爱给予别人的行为中,做自我是不可能的,而我们的任务是充当外部的解释者。

  截至2023年7月,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已组织来自102个国家、81所海外高校的984名导演,落地中国26省市自治区,完成943部纪录短片,共获167项国际性奖项。这些影片在在5大洲28国展映,出版系列书籍13种,举办“金目奖”8届,被200多家中外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和持续报道,在覆盖全球3500万观众的美国城市卫视播出4000余次,网络点击量突破1000万。十三年来,“看中国”始终坚持“外国青年讲中国故事”的核心内涵,坚持文化体验与影像传播双驱动,注重议题设置高位引导,切实践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使命,搭建友谊桥梁、增进情感链接、拓展青年视野、孵化创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让外国青年感知中国、走读中国、发现中国、创作中国、推广中国,将光耀时代的中国文化传播给世界。未来“看中国”项目仍将坚守初衷,不断努力,持续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使中国文化迈向更广阔的世界。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