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作为主体的建构:纽约学派文化批评研究(1937—1952)》冯巍 著

2023-09-09 来源:中国文联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作为主体的建构:纽约学派文化批评研究(1937—1952)》

冯巍 著
  本书对1930—1950年代与美国新批评派并存的“纽约知识分子”群体展开了整体研究,并因他们在这一时期坚守的文化批评事业呈现出明显的理论立场和思想交流上的集群性,将其命名为“纽约学派”。作者认为,纽约学派秉持了文化激进主义的精神内核,力主马克思主义批评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结合,坚持独立思考和独立表达,关注文学的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主张批评必须介入历史,扮演了美国知识阶层的核心角色。特别是他们坚持“为人生”“为公众”的批评,坚持对美国精神的思考,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德功能,但努力保持对形式的艺术考虑和对内容的社会关注之间的平衡的思想立场,对今天非常具有借鉴价值。
 
  盛宁(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20世纪30年代末以降,美国纽约地区聚集了一群犹太裔的文化菁英(后称“纽约知识分子”),他们以《党派评论》等期刊为主要阵地,就美国时政与思想文化领域各种引人注目的话题发声;他们特立独行、摧枯拉朽式的文化批判,极大影响了当时,乃至后世的社会舆情。本书是国内学者对该文人群体的首部分析性专论。
  高建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冯巍博士的这部著作通过对集中活跃了十五年之久的纽约学派文化批评的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小见大,揭示了20世纪前期至中期美国文学批评占据主流的“新批评”学派之外的另一种声音的存在,这就是后来蔚为大观的文化批评学派。这一学派在纽约学派那里萌芽、生长,终于在世纪的后期取得了主导地位。全书脉络清楚、视野开阔、文字流畅,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可读性,是一本好书。
  沈语冰(美学和艺术史学者、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冯巍的专著在与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的比较视野中,特别是在与新批评学派的对照中,全面厘清了纽约学派文化批评的核心概念,揭橥该学派代表批评家在文本与社会语境、美学与政治、地方性与国际性、认同与疏离等议题上的纠结与分疏,为国内读者提供了有关该学派总体面貌的一部难得的佳作。
  邵亦杨(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论教授)
  冯巍老师对20世纪中期美国新兴的批评群体——纽约学派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纽约学派强调艺术的独立性,主张艺术批评需要介入历史、社会和人生,引导公众的文化认知。国内目前对这方面的关注很少,本书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冯 巍
  中国文联出版社学术分社总监、编审,《艺术广角》特邀副主编。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后,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艺术理论与批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已出版著作3部,相关研究发表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理论研究》《现代传播》《艺术百家》《当代电影》《戏曲研究》等。
  1968年,欧文·豪在《纽约知识分子》一文中首次使用了“纽约知识分子”(The New York Intellectuals)这一说法。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前美国文坛出现的一个颇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群体,也可以说是美国最后一批传统公共知识分子。他们参与创办了美国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刊物之一《党派评论》(Partisan Review), 关注社会问题,评论时事、政治、历史、文学,以公众能接受的语言写作。这样的独立群体,乃至独立个人,以激进的文学编辑和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崛起,坚持自由的思考和自由的表达,后来即使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学教授,也没有完全接受当时的学院体制的规训。他们大多是出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前后的犹太人,从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主要通过《党派评论》结成一个群体,30年代末期至50年代前期是他们的主要活跃期。其中的一些批评家作为个体,直到70年代早期,都在坚持从事着文化批评事业,余音不断,最终延续到2003 年《党派评论》正式停刊。
  “纽约知识分子”,又被称作“纽约派知识分子”“纽约批评家”“纽约文人集群”,或者“纽约文人”派。广义上的纽约知识分子涵盖范围非常宽泛,除一些文学批评家外, 还包括政论家悉尼· 胡克(Sidney Hook)、欧文·克瑞斯托(Irving Kristol)、贾森·爱泼斯坦(Jason Epstein),作家德尔莫·史华慈(Delmore Schwartz)、索尔·贝娄(Saul Bellow)、保罗·古德曼(Paul Goodman)、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菲利普·罗思(Philip Roth), 艾萨克·罗森菲尔德(Isaac Rosenfeld),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西摩·马丁·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查·怀特·米尔斯(C. Wright Mills), 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等等。
  现代美国最能左右舆论的知识分子刊物中,直接由这些广义上的纽约知识分子支持或者主编的就有五家,除《党派评论》外,还有《评论》(Commentary)、《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异见》(Dissent) 和《公众利益》(The Public Interest)。
  正是这些纽约知识分子依托这些刊物在20世纪30—50年代扮演了美国知识阶层的核心角色,成为美利坚民族的喉舌和良心。这些纽约批评家尤其于1937—1952年间以明显的集群方式活跃在美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纽约,汇聚在美国现代文坛影响最大的学术刊物之一《党派评论》的周围,并且坚守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批评(cultural criticism)事业,由此形成了美国批评界的纽约学派(The New York School)。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