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如何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2024-04-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在新时代,为适应“移动化、社交化和可视化”的国际传播大趋势,县级融媒体应发挥地缘优势,用全球思维讲好本地“小故事”,用基层传播实践做好国际传播“大文章”。

  多年来,我国在传媒发展布局上形成由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为主体架构的传播体系,不同级别的四级媒体因其功能定位相异而在传播内容和目标策略方面各有侧重。处于全媒体传播体系底层末端、联系最广大人民群众、承载最大增量的县级融媒体更加强调以“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治理,成为夯实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重要基础,为展示立体、全面、生动的中国形象贡献力量。作为浙江第一家采用“中国蓝云”技术平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浙江青田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着力打造“一云三中心”,以“全球视野、全媒传播”为追求,率先推动媒体传播由“相加”到“相融”,加速推进从“建得好”向“用得好”快速演进升级,努力书写媒体融合发展的“青田答卷”,正式开启县级融媒体积极进行国际传播的创新探索。

  一是发挥地缘优势,增强国际传播意识,讲好中国地方故事。

  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重在强调故事的生动性和鲜活性,要彰显中国价值底色、融入中华文化立场,以融合创新的多媒体传播方式和易被海外用户接受的叙事方式将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故事有理有节地讲述给国外受众,通过加深国外受众对“中国经验”的深度体验来提升国际传播效果。县级融媒体对于整个传播体系建构的托底和承重作用绝不可小觑。因而,县级融媒体在国内传播中具有鲜明的地缘优势,为了更好地引导和服务群众,更加注重基层信息传播。但在大传播时代,县级融媒体不能囿于基层服务功能,一定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增强国际传播意识,精心筛选并及时发布具有中国特色并适合全球传播的地方故事。

  2021年5月,一群野生亚洲象上演的跨区“旅行”经过融媒体平台传播分享后瞬间爆红。作为当地基层主流媒体的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融媒体中心以客观真实的基层叙事手法和丰富多样的全媒体传播方式进行了3个多月的全程跟踪报道,持续引发公众的热切关注和全球围观。这组“追象”系列报道突破了政治文化地域的约束,使县级融媒体小平台成功地实现有效链接海外媒体。这一国际大传播行为引发许多西方主流媒体进行实地采访和深度追踪报道,进一步增强了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整个国际舆论场充盈着宁静祥和的友好氛围。县级融媒体依托“断鼻家族”“象来象往,相互守望”的全媒体奇幻之旅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故事,为中国赢得广泛的国际赞誉,也成就了一场出彩的对外传播。

  二是打造基层传播平台,构筑移动传播矩阵,传播好中国声音。

  今天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更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新媒介平台。作为基层主流媒体,县级融媒体不仅成为国家级媒体全面转型以保持和扩大国际国内影响的努力方向,更成为渴望突破地域限制、寻求区域化、国际化发展的基层媒体发展路径。

  要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多彩中国,就必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受众的多元化需要,重塑现有传播平台,对传播渠道进行拓展延伸,对传播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不仅要赓续传统媒体的内容深度,更要高度重视各种新兴媒体对海外受众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县级融媒体要以本地现有传播平台为依托,积极探索开辟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鼓励本地外国友人和海外侨胞参与国际传播。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利用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借船出海”,整合多方资源和民间力量,最大限度创新多样化传播方式。通过构筑移动传播矩阵,形成全媒体融合集群,对具有国际元素的重要事件加大海外传播力度,传递中国最美和声,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文交流,进一步促进各国民心相通。

  2018年11月,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浙江湖州德清县举行。德清县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东道主”的地缘优势,把此次大会放置在全球传播的国际视野中进行全域采访,聚焦“我眼中的美丽城镇”议题,通过作为主讲嘉宾的行业知名学者、专家及精英,亲见所闻现身说法,借助全球实时直播,最大程度地满足国际受众对当下中国县域快速发展的“好奇心”。同时,德清县融媒体中心全视角实施“多武器”同台“作战”,全通道合作、全天候发声,通过媒体集群联动互补充分显示其强大的“团战”优势。在此过程中,整合多部门力量开展高质量直播、快速制作爆款微信产品等,多场景多角度地让观众直观感受德清特色小城镇的风土人情和科技发展,为德清走向中国,为浙江走向世界打开一扇美丽之窗。

  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国县级融媒体智慧平台”正式上线,相继吸纳全国2000余家县级融媒体中心矩阵号入驻平台。该平台从节目研发到技术支撑,从内容分发到媒资共享等方面双向赋能县级融媒体,全面形成渠道丰富、覆盖广泛、可管可控的全媒体国际传播矩阵,真正实现了一系列重大主题本土化生成国际化传播,大大提升了县级融媒体的国际传播力。

  三是优化传播内容,创新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增强国际传播能力。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大众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边界不断被打破,移动传播矩阵的平台合作正在集纳更多的传播要素与媒体资源,形成前所未有的媒体集群,每一种渠道都有自己的流量逻辑。理解各种平台和渠道的传播动力与流量逻辑,才能实现内容生产与内容分发的优化配置。无远弗届的信息传播技术使得今天所有的媒体既是地方媒体,也是全国媒体,甚至是全球媒体。

  横空出世的视频平台等新媒介形态,不仅是用户视频分享平台,也是视频新闻流动平台,拥有比传统媒体更强的综合性平台传播优势。因此,使得更多地方媒体与省市以及中央甚至国际媒体实施跨区联动和全球链接。但是促使其实现联结的重要基因是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

  在当今海外媒体多有偏差和不实报道的“西强中弱”的不利舆论环境下,县级融媒体亟须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潜力,勇于破除西方议程设置的话语框架,深度挖掘本地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创新原生态的话语表达和叙事方式,及时从精英话语转向平民话语,打造全球和本土双向协同运行的跨文化传播系统,增强共情传播能力,真正使中国话语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纽带。

  在内容消费大爆发的移动网络时代,饱含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底层叙事和唯美描述,裹挟着美食国风、美景民风和精致的国际表达更易获得海内外受众的青睐。四川绵阳融媒体中心以此为契机,以日常生活化、移动场景化、全域视听化的创新传播手段,将当地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在国际传播境遇中有机融合,以轻柔、内敛、无压迫感的呈现样貌和“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方式,在传播机理上实现了功能转向和价值回归。

  这种清新脱俗的直播场景和淳朴有料的“硬核”内容,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及亲和力,很容易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契合境外受众的体察视角和欣赏习惯。此类传播创新了中国故事的对外叙事方式,从而让众多国外网友发自内心地能听懂、想了解、愿接受“有趣好看”的中国文化,潜在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成功实现县级融媒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升华 ”,大大提升了县级融媒体的国际传播效能。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提升县级融媒体传播力研究”(19BXW029)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媒介与危机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刘娟(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