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开幕

2022-09-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卫思谕)5月20日,“厚积传薪,共向未来”第十一届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开幕。

  北京团市委副书记、北京市青联主席王洪涛肯定了论坛十一年来取得的成就,认为论坛关注当下热点,发出时代强音,培养了一批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的青年学子,更培养了一大批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今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之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抱负、有本领的“新青年”:一要理想远大,胸怀天地;二要信念坚定,笃行求知;三要知行合一,永久奋斗。他勉励参加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的同学们在学习上砥砺探索,在生活中昂扬奋进,为论坛贡献青年才智,用实干赢得美好未来。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指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10年发展史就是一部与祖国和时代同呼吸同命运的成长史,无数经院师生在这里恪守经邦济世的传统,叩寻富国强民的答案,成为经济学院发轫中兴的见证者、国家民族时代复兴的建设者;面向未来,北大经院将用时代的发展鞭策自己的步伐,用自己的前行回馈时代的召唤。他认为,论坛是常为新的,变的是主题、与时俱进的观点和不断创新的学术研究;不变的是对时代主题、前沿方向、社会民生不懈的探索。他希望青年学术代表能以经济学视角为主线,深度思考“新发展理念”、“双循环格局”对中国当下及未来的影响,深度思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中国的方位与作为,深度思考在“两个一百年”、“‘十四五’开局”的际遇下中国经济学科发展的重点。

  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前驻日大使程永华从自身担任中国驻日本大使的经历出发,通过几个典型的事例解读了中日关系和我国外交政策导向。他认为中日两国的经济具有极强的互补性,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长远来看将不断发展。中国一方面仍然要对外开放,不能固步自封,在对外合作方面需要具有充分信心;另一方面要坚定自信,搞好自身建设,破解外部压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长杨汝岱以“开放时代的大国发展”为题进行了演讲。他立足历史数据展望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认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需要重视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全球化推动工业化,经济全球化能够推动国际分工和技术扩散,提升参与国福利;二是闭关锁国不能带来民富国强,闭关锁国与计划体制下,虽然独立自主,但未实现富强;三是融入全球化推动中国经济腾飞,融入全球网络分工,以开放促改革,使中国成为经济巨人;四是失衡、新经济与全球化问题,由于我国要素市场不完善,曾经有利于出口,但经济出现失衡现象;五是需要畅通国内大循环,发挥大国优势;六是坚持开放理念,迈向新发展阶段,中国应推进国内超大的要素和产品市场一体化,形成开放新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以“中国需要转型发展的大国经济学”为题进行了演讲。他认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达到长期和全局的发展,如何把握经济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命题。他强调,研究中国经济需要注意三个研究误区:一是直接套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论来解释中国;二是直接用中国的数据来为既有的经济理论提供证据;三是误以为转型特征是解释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他指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需要关注中央地方关系和地方间关系的问题,需要做转型期的经济研究,应该加深对于大国经济学的研究。

  据悉,本次论坛是北京大学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系)110周年院庆系列重要活动之一。

  

 
关键词:新时代;经济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王村村)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