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青年说·“一带一路”笔谈④】

徐刚:以“三通”筑就共建“一带一路”的人类坦途

2023-10-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编者按: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一带一路”笔谈】专栏,邀请优秀青年学者充分发挥自身理论特长和学术优势,总结“一带一路”十年来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激励广大社科青年自觉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徐刚,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东欧问题、中欧关系、欧盟外交。出版专著《巴尔干联合思想与实践:1797—1948》和《巴尔干地区合作与欧洲一体化》、编著《罗马尼亚(第二版)》(第二作者),在《欧洲研究》《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现代国际关系》《俄罗斯研究》《俄罗斯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世界知识》《环球》《时事报告》等杂志发表时事评论文章4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以及省部级课题多项。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学习标兵”,曾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

 

  2019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未来,中国将继续聚焦“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以“三通”筑就共建“一带一路”的人类坦途。

  一、基础设施“硬联通”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向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向、优先领域和着力点。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联通不断完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不断优化。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匈塞铁路、中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界河公路大桥、卡姆奇克隧道、卡纳普里河底隧道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落地。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钢铁驼队”,截至2023年8月底,中欧班列运行线路86条,连通中国境内112个城市,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的100多个城市。十年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7万列,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自2017年开通以来已经连“线”成“网”,覆盖我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1个城市、120个站点,通达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货物运输品类达940多种。

  此外,其他共建“一带一路”的“硬联通”项目也纷纷落地。在非洲,建成通车的肯尼亚蒙内铁路是中非合作标志性工程,中企承建的肯尼亚电力传输扩建项目是该国2030远景规划中的旗舰项目——孔扎科技城的重要配套,肯尼亚B75公路第三标段是东非“拉穆港—南苏丹—埃塞俄比亚交通走廊”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中企承建的安哥拉卡古路·卡巴萨水电站、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风电场、阿尔及利亚233兆瓦光伏电站分别是非洲最大的水电、风电、光伏项目。在中东欧,克罗地亚佩列莎茨大桥、黑山南北高速公路、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紫金铜业以及波黑斯坦纳里火电站等一批示范项目落地。东南亚和南亚的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马中关丹产业园、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恰希玛核电项目,欧亚的中白工业园区、“瓦赫达特—亚湾”铁路、“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中吉乌公路等项目以及中东的沙特延布炼厂、卡塔尔哈萨尔光伏、摩洛哥350MW二三期太阳能聚热电站等项目有条不紊地推进。

  这些基础设施“硬联通”项目有的充分释放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有的甚至助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梦想成为现实。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实施,到2030年,每年有望为全球带来1.6万亿美元的收益,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3%。展望未来,诚如习近平主席2017年5月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所言:“‘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在2013年提出的倡议。它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二、规则标准“软联通”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

  政策、规则、标准、制度是促进互联互通的桥梁和纽带。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要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2021年11月,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更是强调共建“一带一路”要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与共建国家在标准规范、税收征管、知识产权、数字信息等领域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截至2023年8月底,已有超过三分之一共建国家和地区在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采用中国标准,中国行业或企业在全球市场主导能力显著提升;累计与30多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协议,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共与近4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国际(区域)组织签署40多份标准化合作协议。

  此外,中国与共建国家还就水电建设、民用航空、会计准则、税收征管、交通运输等规则标准签订了广泛的合作协议。例如,2019年4月,首个由我国发起建立的多边税收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正式成立。又比如,我国已与近60个共建国家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向近30个国家提供“云专利审查”系统账号,推进国家间知识产权信息交换与业务共享。再比如,十年来,共有115个共建国家来华申请专利,合计申请专利25.3万件,年均增长5.6%;与共建国家联合建立了31个双边或者多边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与30个国家在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建设了3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十年高水平对外开放所形成的制度环境、战略对接无疑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软联通”的坚实基础。展望未来,诚如习近平主席2022年1月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时的演讲所指出:“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三、人民“心联通”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基础,只有民心通才能路路通,“硬联通”和“软联通”才能真正通。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演讲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共建“一带一路”要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十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立了数十个中国文化中心,并与法国、印尼、缅甸等国签订了多个文化遗产合作文件。中国在共建国家合作建立了超过200所孔子学院,建设了23个鲁班工坊,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等联盟成员单位超过500余家。中国政府及省市和高校设立了“一带一路”奖学金,诸多驻外使馆和中企设立了“‘一带一路’大使奖学金”和以企业命名的奖学金,推动共建国家学生来华留学。“一个巴基斯坦家族,6个北理工人”的来华留学故事被传为佳话。

  中国与近50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缔结各类互免签证协定,约20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给予中国公民落地签便利;与约50个共建国家实现空中直航;与约30个共建国家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中国发起了“丝绸书香工程”“丝绸之路生态文化万里行”“光明行”“幸福泉”等一系列活动,拉近共建国家民众的距离,提升共建国家民众的幸福感。此外,中企在共建国家开工建设波黑多博伊医院、卢旺达马萨卡医院改扩建、秘鲁通贝斯加里多医院等一批工程,中国与共建国家合作建设近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

  十年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涌现出许多“心联通”的好项目、好故事、好案例,民心相通架设起了通向合作共赢的“连心桥”。展望未来,诚如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闭幕辞所言:“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推荐阅读 

  【社科青年说·“一带一路”笔谈①】徐秀军:共建“一带一路”以务实行动改变世界

  【社科青年说·“一带一路”笔谈②】钟飞腾:共建“一带一路”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

  【社科青年说·“一带一路”笔谈③】孙南翔: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繁荣发展贡献更多更好的中国力量

关键词:共建“一带一路”;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