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洲:解读新质生产力

2024-05-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课本上读过和背诵过的知识点,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我们也知道,生产力是动态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机、蒸汽火车、蒸汽轮船等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发电机、电话电报、汽车、轮船、火车、飞机等则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那么当今的世界,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又涌现了哪些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深入发展,工业化背景下的人类社会生产力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那么,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其意义又是什么呢?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实现物质转化、创造财富的能力。随着技术进步和时代变化,生产力的范畴和外延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其内核始终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从可以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改造自然的能力每一天都在变化,但在漫长的岁月里,这种改变都是微小的,从漫长的人类历史我们看到了技术的进步,但对于单个人类个体而言却只能一生生活在一个一成不变的世界。直到工业革命的爆发,生产力的变化速度才快到了足以让一代人感受到生产生活的明显改善。工业革命以后,已经产生数次技术浪潮,而每一次都使得生产力向前迈进一大步,从蒸汽时代进步到内燃机时代,从内燃机时代进步到电气时代,再进入原子时代、电子时代和数字时代,我们可以看到技术浪潮的周期从最初的半个多世纪已经压缩到20多年,现代人一生时间能经历的技术变化比以往几千年还要多。

  新质生产力正是在这样的变革背景下提出的。它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最先进的生产力,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

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可见,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最关键的动力。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大革命时期,新的技术、新的创意层出不穷,新的产品和服务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颠覆性”的技术形成新的产业,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量子等从停留在书本上的技术畅想逐渐成为实实在在的产品、产业,可以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人类历史上技术创新空前繁荣的时期,这是巨大的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新赛道上的国际竞争已经起跑,世界各国都在集聚各种力量推进在赛道上的加速,世界竞争版图、分工格局都在酝酿巨大的变化。

  对于中国而言,新质生产力还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更科学配置和更高效利用获得。一些传统的生产要素并没有尽其所用,比如,通过使用更先进的用能技术、采用数字技术赋能下的能源管理办法,我们是可以进一步提高能源要素的转化率的。特别是对于风光电等新能源,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改革,新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费比重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结构,通过市场机制让要素投入到经济效益最高、市场前景最好的行业;通过增加技术、智力、数据等高质量要素的比重,都能够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浪费的粗放增长方式,形成新的发展模式,这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表现。

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新科技革命与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历史交汇结合的代表。新质生产力代表了当前技术条件下,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所能够达到的发展高度,具备新的特点和展现的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新的科技成果、新的生产工具、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经济运行模式等方面,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形成具有国际一流的新质生产力,才有可能在更加激烈的技术和产业竞争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新质生产力对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传统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始减弱,甚至从以往的优势变成了现在的桎梏。而新质生产力可以带来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率、动力的深层次变革,形成以数据为代表的新要素,形成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产业群落,形成以数实融合、二三产业融合为代表的新产业融合趋势,从而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污染的发展方式,让经济社会走上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新质生产力是构建未来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主体。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间围绕高科技、新产业、新业态的竞争加剧,如何巩固我们已经取得的优势,并形成新的优势,都必须依靠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自主技术创新上新台阶、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开拓国内国际新市场。

  新质生产力也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凝聚了中国共产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经济全面振兴的方向,是中国经验的最新内容。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曾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