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发力解决数智时代青年就业问题

2024-04-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重点就业人群,青年就业质量关系国计民生。在数智时代有效解决青年就业问题,已经成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之关键。
  数智时代对青年就业面临新形势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深深嵌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数智时代已然来临。在劳动就业领域,数字技术极大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但同时也对青年就业提出了全新挑战。
  一是AI失业带来的技术性失业加剧。不可否认,AI开发及应用创造出了新的就业岗位,但由于其可开发出机器智能来胜任甚至取代人类工作,便会引发“AI失业”。特别是在第三产业,由于AI能极大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故在很多领域逐渐取代了人类。长期观之,AI还将对全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将急剧萎缩。就当下的就业形势来看,劳动力主要流入第三产业,如果其吸纳就业能力下降,AI失业状况将会显著加剧。而所谓的五种补偿机制面对着AI的强势发展也将无能为力。正如马丁·福特所言:“我们要承认一个严峻的现实:目前的大部分工作被机器人取代只是时间问题。” 
  二是数智时代职业类型发生变化,“云端就业”备受追捧。数智时代的就业环境、就业结构、就业观念较以往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在新兴智能媒介技术推动下,青年职业空间不断得以延伸与拓展。随“智能技术”相伴而生的“云端就业”隆重登场,线上教育、线上直播带货等行业日益受到青年追捧。同时,在信息技术加持下,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及政策激励扶持,人工智能教师、虚拟穿搭师等新兴职业发展迅速,吸引着广大青年步入数字技术领域,以“云端就业”实现个人价值。《2021年青年新职业指南》显示,在数智时代,量子科技类、虚拟现实类等相关工作受到青年追捧,注重生活体验、勇于打破常规的“Z世代”云端就业日益普遍。
  三是就业地域、观念及形势均呈现新特征。《中国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就业地域偏好依然明显,一二线城市虽仍最受青睐,但选择通信设施相对完备的三四线中小城市的青年比例持续上升。在就业领域选择上,新兴行业优势明显。青年思维敏捷、眼界开阔、积极主动、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从而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抖音、小红书、B站等短视频平台的迅猛发展,使得青年可以通过美食、运动、时尚达人等“头部直播”的全新身份展示自身才能、彰显个性特色,让青年就业与择业有了更多元选择,让“成功”有了更多的定义维度。《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IT/通信/电子/互联网”以24.1%高居“应届生期望就业的行业”榜首。
  数智时代青年就业遇到新问题
  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加之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张力进一步凸显,而数智时代建构的新情境、新场域又让青年就业遇到了新问题。
  一是职业期待与职场现状之张力造成“慢就业”。进入数智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在信息技术加持下快速转型发展,按部就班的生活惯习被打破,不断升高的职业期待与日益萎缩的职场容纳力之间的矛盾导致“毕业后即就业”的链接变得缓慢甚至中断,青年“慢就业”“试就业”现象日渐突出。研究显示,如果毕业即就业,而且职业还相对稳定,则可称之为“常速就业”,而毕业第二年方能稳定就业者即为“慢就业”。对于获得最高学历的青年而言,“慢就业”占近三成,实现稳定初次就业大概需要2.63年。随着数智技术的发展、就业市场的转型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青年“慢就业”的占比仍将持续上升,稳定初职获取时间将逐渐延长。
  二是技术要求与个人能力不匹配造成青年“难就业”。近年来,为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及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应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新技术采纳进入“产业发展窗口期”。相对而言,劳动力市场发展缓慢,人力资本提升及更新远不及新技术应用推广速度,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并在生产线全流程广领域应用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及劳动力吸纳能力下降之负面后果,对在业与待业青年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据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全球范围内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工作岗位将达30亿个,即便是完成传统的常规工作,不掌握系统性的高阶复杂技能也不可能顺利完成。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缺乏高技能人才,技能供给与产业需求间存在严重错位。数智时代的新技能需求加剧了劳动力技能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程度,对青年而言,数智时代及AI发展既提供了新型就业岗位,也使低技能青年面临被替代风险。
  三是互联网舆论误导造成青年“不就业”。互联网舆论对青年薪资待遇预期、就业偏好、职场认知产生误导,极易诱导青年产生就业挫败感。整体而言,青年薪资期待高与现实薪资间的落差极易造成其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而出现大量“摩擦性失业”,拉高青年失业率。同时,为满足青年猎奇心理,互联网舆论大肆渲染职场负面信息,拥有主观独立性的青年往往期待改造社会从而臆想整顿不符合自身预期的职场,最终在互联网舆论和主观臆断双重影响下, 缺乏实践经验的青年极易形成不符合现实的职场认知。在某种意义上,互联网信息的虚构化和青年心理诉求的耦合使其很容易陷入关于就业的信息茧房,致其就业认知与现实发生巨大偏差,产生不愿就业的倦怠心理。
  数智时代促进青年就业的新路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面对数智时代的就业难题,必须立足数智理念,运用数字科技,瞄准青年特质,回应就业需求,坚持多元参与、多维发力、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以数智之能实现就业之效。
  一是坚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数智时代必然是与AI共存、人机协同的全新时代,青年必备能懂、善用和反思AI的数字素养,故须通过“政校合作+政企合作+政社合作+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全维培育,通过“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实习实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多措并举,着力“薪资待遇+社会地位+政策优惠+身份福利”提升人才待遇保障,坚持全员共建,关注“职称评定+技能认定+行业交流+职业声誉”畅通人才发展渠道,全力打造涵盖选、育、用、留四大环节的数智青年人才管理体系,着力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满足AI发展的研究型人才及“AI+”复合型人才。同时,还要加强青年职业规划,通过“再技能化”培训强化AI暂时无法取代的感知力、创造力、适应力、批判力等软技能以解决“难就业”问题。
  二是坚持多维政策全面扶持,优化社会保障体系。要构建大数据人才信息库和失业预警服务平台,及时研判“AI失业”对青年就业的影响趋势;利用技术赋能、算法匹配助力青年就业,通过数据抓取、算法优化、“深度学习”实现就业支持数智化,运用算法为青年精准匹配合适的岗位;充分保障并持续增加AI教育资金,通过再教育、再技能化实现青年数智素养的终身提升及持续更新,适应数智时代要求;完善针对弹性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合适的社保缴费办法、基数、年限等,修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工作条件等以维护弹性就业者基本权益;落实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房租优惠等政策,积极提供创业技术手段支持,鼓励青年人创新创业。
  三是坚持积极向上舆论宣传,引导正确就业观念。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宣传数智时代以及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全新要求,并鼓励青年积极向上;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小红书、B站、抖音等新兴媒体,向青年宣传正确的就业观及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青年职业发展的教育引导,鼓励青年“先就业再择业”以避免“慢就业”“不就业”;通过榜样选树,鼓励青年到基层、到急需紧缺领域就业创业;媒体要针对就业及职场相关议题充分发挥正向引导作用,传递正能量,对青年就业进行正向赋能,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消息、减少负面舆论、消减焦躁情绪;要积极引导青年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教诲,“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
  (作者系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刘翔英(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