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论坛第三期】社科人的责任与担当

2023-07-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5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47期处级干部进修班第三次学员论坛开讲。本次论坛主题为“社科人的责任与担当”,主要聚焦于管理岗学员谈管理经验、分享工作心得。中国边疆研究所北部边疆研究室副主任朱尖主持论坛。

 

 

情系千秋青史——蔡美彪先生的治学之道

  范文澜的治学对蔡美彪的影响很深,范文澜提出“专、通、坚、虚”,这四个字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蔡美彪先生一生所遵循的治学之道。一是“专”,就是告诫大家不可漫无边际地去求知,而必须有自己专攻的领域以为立足之点。二是“通”,在专攻的重点之外,要做到通才。蔡美彪先生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中,践行着深与广,专与通的统一。70余年的求索和磨砺,形成了他特有的学术风格: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史料相结合、博通与专精相结合。无论是对中国通史的书写,对辽金元史的研究,还是对契丹、女真、蒙古、八思巴等古文字学和民族学等领域的研究,均取得海内外学界瞩目的重要成就。三是“坚”,就是对做学问有坚定的信心,有坚持的耐心,有坚强的毅力,要有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蔡美彪先生在近代史所坐了一辈子“冷板凳”,无论多少赞扬,他都能保持定力,坚守自己的岗位,始终不渝,为学术奉献一生。四是“虚”,虚心主要表现在对待学术批评和不同的学术见解方面。蔡美彪先生不只认真对待各方面专家的意见,而且也极为认真地对待广大读者的意见。晚年时,他不帮人写序,不主动请奖,出版社要为其申报资助也都被他一一谢绝。蔡美彪先生的治学态度、坚毅精神、高尚情操为后学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助力学术研究

  报告从经典著作中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使用图书馆资源与文献阅读的典故谈起,围绕新时代信息环境的变化、信息技术变革的社会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的使命与职责,围绕图书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和致我院贺信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和院党组决策部署,结合图书馆近年来在资源、空间及服务上的发展变化和实践探索,推介了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并分享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献资源检索与数据库使用方法,为党校学员进一步利用好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助力学术研究提供了指引参考。

 

 

抓好管理队伍建设增强科研辅助人员的责任担当

  管理队伍要义不容辞根据岗位职责,聚焦科研中心工作,做好服务保障。重点做好“五抓”管理队伍。一抓岗位使命教育。要教育引导管理人员树牢服务意识,要聚焦中心工作,不能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二抓人员定岗定责。人员定岗定责是管理团队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只有做到人员岗位明确、职责明确,才能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运转。三抓人员能力培养。主要通过业务学习、指导培训和岗位锻炼三种途径培养,不断夯实业务基础,提高办文、办会、办事能力,达到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协调的综合素质。四抓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做到有章可循。按职责落实,发挥大家的主动性和层级管理作用。按制度考核:严格落实好季度、年终和聘期等各项考核,促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五抓团队和谐建设。领导做好表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大家落实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位。另外,见荣誉要让,看到困难要上,主动协调和处理好各项矛盾。严管厚爱相济,工作中严格要求,生活中多给予温馨关怀。创新团建模式,多组织适合年轻人特点、大家喜欢的活动,调剂心情,陶冶情操,增强凝聚力。

 

 

加强学术编辑队伍建设,助力“三大体系”建设

  期刊的质量根本上取决于编辑队伍的水平。杂志社党委一向高度重视编辑人才培养,着力建设一支政治方向明、业务素质精、团结协作好、奉献精神强的学术编辑人才队伍。近年来,采取系列举措提升编辑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学术理论水平、编辑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操守。一是精心组织主题教育、“三会一课”等各类党团学习教育培训,凝心铸魂,全面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确保编辑人员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把好稿件的政治关,用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阵地的历史使命。二是组织策划“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中国社会科学》年度好文章评选等重要学术活动,加强编辑与学界的深度联系,发现培育优秀稿件,推出精品力作,推动理论学术创新。三是鼓励学术编辑撰写学科年度发展报告,在《中国社会科学报》集中刊发,引导编辑密切追踪学科发展状况,提升学术判断力、鉴别力。四是设立杂志社青年科研资助项目,支持青年编辑“编研结合”,提高科研水平,编研相长。五是安排新入社编辑到校对室实习3—6个月,集中训练青年编辑的编校业务能力,确保责任编辑提交稿件做到“齐、清、定”,从源头上提高稿件的编校质量。六是通过青年研习会、新入社人员培训等途径,对青年编辑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编辑职业道德培训,加强编辑人员主流学术媒体编辑的使命感、荣誉感,心系“国之大者”,为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贡献力量。七是通过组织丰富多彩、针对性强的主题党团、工会、青年活动,增强编辑人员的归属感、凝聚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牢牢把握中国历史研究院的使命任务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要求,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四年多来,在高翔院长带领下,按照“政治正确、学术高端”的定位要求,发挥统筹指导全国历史学研究的功能,不断团结凝聚全国史学研究精锐力量,制定新时代中国历史研究规划,创新科研机制,搭建学术平台,组织实施国家重大项目,完成中央交办任务,举办各类学术会议,讲好中国历史,传播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研究院遵循学术规律、推动学科融合发展,彰显经世致用传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服务于党中央和国家的现实需要,服务于推进强国复兴伟大事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史学智慧和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