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六辑)

2023-06-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文化若水,润泽人心;文明如光,照亮前程。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和文明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围绕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表明我们党对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6/t20230612_5644157.shtml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包容性的深刻论述,为秉持开放包容、深化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6/t20230612_5644158.shtm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明了中华文明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既是其鲜明特质,更是显著优势。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更有效地承担起我们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202306/t20230612_5644153.shtml
  创新的理论因为把握了事物的发展规律而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对“第二个结合”创新实践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其三重历史效应等的真理性阐释。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6/t20230612_5644159.shtml
  亚洲文明传承互鉴历史渊源的清晰再现,将带给亚洲各国更多的相互理解与包容。基于共同文化认同基础上的亚洲各国的联合,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这必将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共同抵御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与危机起伏,维护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6/t20230612_5644160.shtml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华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定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华的文脉也必定寄寓二十四史这样的正史之中。折断了历史,会丧失自己的特征;割断了传统,便没有未来。“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今注本二十四史》的编纂与出版,可以说是历史典籍传承发展守正创新的一个尝试,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文化基础。我们愿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用踏踏实实的实践成果,与全国的文化工作者一起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华章。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6/t20230612_5644161.s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