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岸易学研究与交流

——访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尚信

2023-05-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4月23日,第十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在济南落下帷幕。本届研讨会以“易道生生,大道和合”为主题,展示了两岸学界近200名专家学者的易学研究成果,体量之大、内容之广前所未有,标志着两岸学术交流再结硕果。与会学者的探讨主要涵盖了那些议题?此次会议的举办产生了哪些成果,形成怎样的反响,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尚信代表主办方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的采访。

 

  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网:本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在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方面具有怎样的文化意义?

  李尚信: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拥有共同的文化根脉,《周易》在两岸文化交流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基于《周易研究》在台湾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编辑部广泛团结台湾学界同仁,三十年间举办了十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是目前持续时间最长且最稳定的两岸学术交流活动。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易道生生,大道和合”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易学作为中华文化之根,需要两岸携手呵护、浇灌,为其创造和谐的环境,使其在新时代更加生机勃勃、茁壮茂盛,这是两岸学者应当共同承担的责任。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加深了两岸的文化交流和两岸人民血脉亲情的联系,在增进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持续巩固、深化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文化基础。

  论坛成为探寻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模式。研讨会期间,多位专家学者对未来两岸学界的交流合作及易学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在形式上,可以成立共同的研究机构,合作承担课题,增加两岸学者互访讲学频次,互派学者开设课程,经常性地举办两岸小型专题研讨会,出版对岸学者的学术成果,互派学生访学并攻读学位,每年举办两岸青年学者(硕博士研究生)夏令营等;在内容上,两岸学界应在易学的当代转化创新、生生哲学研究、易学与现实需求相结合、易学的对外传播、易学与西方哲学的会通、易学跨学科研究、传统易学基础与重大疑难问题、易学数据库与文献整理研究等领域展开更大规模、更具深度的交流合作。

  推进易学的当代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网:此次与会学者的探讨涵盖了哪些议题,产生了哪些积极效应?

  李尚信:首先,本次论坛有力推进了易学的当代转化创新。研讨会以“易道生生,大道和合”为主题,内含转化创新之意。按传统易学观念,“生生”是宇宙的功能,“和合”则是实现生生的重要保证。人生在世的价值,在于参赞宇宙之化育,目的是成就万物和人类的生生,使其更具生命的活力。这一观念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需要我们去发扬光大、转化创新。与会学者围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哲学体系、实现易学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行了深入、多维的讨论,为推进易学的当代转化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动能。例如,有学者呼吁,学界应摆脱反向格义的限制,正视古典汉语焕发的哲学智慧,如此才能挺立中国人文学术的主体性,并对21世纪人类文明作出贡献;部分学者指出,传统易学的精神经过创造性转化之后,将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学者讨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周易》研究与创新发展、《周易》“数理”逻辑对未来数字文明的可能影响等前沿课题。

  其次,本次论坛对于探索中西哲学互鉴之道,也形成了诸多创见。新时代的中国哲学研究,应当基于中西平等互鉴的立场,在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会通中西、面向世界。在此背景下,易学与西方哲学的会通、海外易学、易学典籍的对外传播成为了本届研讨会的热点议题。海德格尔与邵雍“观物”思想之比较、现象学视域下《周易》的象——理结构、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周易》的吸收与运用、刘牧图书易学的符号学解读、《周易·晋卦》的存在论诠释、中国古代典籍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影响、《周易》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嬗变等论题饶有新意,颇具启发性。

  第三,本次论坛推动了易学跨学科研究。易学跨学科研究近年来日渐兴盛。本届研讨会的学术议题涉及科学、天文学、教育学、中医学、艺术学、文学、道教、逻辑学诸多领域,进一步拓展了易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边界,充分体现了易学海纳百川的特质。例如,有学者指出,易学与天文学交融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现象,既要承认二者的联系具有原理和逻辑上的自洽性,又要看到其中不乏牵强附会之处;有学者认为,“科学易”在广义的科学概念下可以成立,易学思维主要是取象比类,它与现代科学中的分类、类比推进、联想较为接近,有促进科学思维发展的可能性。

  第四,本次论坛推动了冷门绝学的研究。传承对国家发展、文明传承、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冷门绝学,既是《周易研究》的一贯宗旨,也是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的显著特色。参与本届研讨会的学者在易学探源、出土文献、《周易》经传、易学史等领域奋力深耕,围绕众多经典命题展开了扎实而又富有新意的论证,为属于冷门绝学的传统易学研究提供了更详实的资料和更深刻的解读。

  此外,本届论坛特别设置了青年易学专场,有助于培植易学新秀。青年学者肩负着中国学术的未来。《周易研究》长期培植学术新秀,赢得了学界和期刊界的赞誉,也收获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出于培植易学新秀的目的,本届研讨会除了常规的小组讨论,还在开幕式前一晚特别设置了青年易学专场,为两岸的多位硕博研究生搭建了展示自我和学术交流的平台。青年学者的成果不乏亮点,反映了两岸易学研究后继有人、持续推进的良好态势。易学新秀既能相互观摩、互学互鉴,又能收获专家学者的点评与建议,有益于学术新生力量的成长。这一安排,也内在契合了易道生生不已之义。

  中国社会科学网:《周易研究》是当代易学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此次会议的成果将对《周易研究》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尚信:第十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的各项议题与《周易研究》的学术定位高度契合,部分优秀参会论文将在《周易研究》陆续发表。近期,《周易研究》编辑部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深入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二是继续阐明易学和中国哲学传统,探讨冷门绝学领域的重大疑难问题;三是围绕易学与中国哲学的当代转化创新,切实推进易学与中国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四是关注易学智慧在解决国家重大现实问题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未来,《周易研究》编辑部将继续举办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持续拓展两岸学界的交流合作,进而立足两岸、面向全球,努力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清俐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齐泽垚】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