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践率的思考

2023-02-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习主席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会上强调“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个“干”就是实践,而且要“加油”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所取得的令世界瞩目的一系列伟大成就,无不是在正确蓝图指引下亿万民众伟大实践的结果。

  蓝图在没有实现之前属于理论范畴,而实现理论的作为则属实践问题。理论与实践二者是一对辩证的矛盾统一体,它们之间生动而又复杂的哲学关系内容极为丰富,本文仅就其中的“实践率”问题提出一些想法供大家研究参考。

  一是提出实践率问题有何现实意义

  顾名思义,实践率就是理论在实践时能够实现多少,通俗来讲就是你说了多少而又做到了多少。古今中外许多先贤哲人把理论与实践的这种关系简称为言行关系、知行关系,并且将它视为衡量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政党或政府,以及他们的领袖集团和精英阶层的可信度、能力及成就等的最重要标准。从目前世界上现存的近200个大小国家和地区的运作来看,可以说基本如此。“言必信、行必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条公认的政治标准。为了便于表达理论在实践中实现的程度,我们可以列出一个简单的定性式的数学式来表达:

  实践/理论=实践率

  实践是分子,理论是分母,如果我们的方针、蓝图、规划、计划甚至政策和措施等定了十条,而在实践中只实现了五条,说明实践率只有0.5;如果实现了九条,实践率就高达0.9。显然后者表明的公众信任度、凝聚力以及展现的体制领导力就会大大高于前者。实践率在各个不同层面的个人、组织、政党、国家到国际间的治理运作中自始至终客观存在着。

  从国家治理层面看,古今中外有许多实例能够证明实践率的重要性和标志意义。当一个国家新政权建立初期,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措施由于针对性较强实践率又高,特别是与被取代的旧政权的劣政相比,往往因为执政效果好并深得民心从而易于走向兴旺发达。但到了中后期却往往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可能逐渐走向衰败,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实践率出现问题。如领导层和各级官员换了若干代后未能与时俱进合理调整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致使实践率低下政绩差而失去公众的信任,从而削弱了号召力和领导力。

  我们可以从实践率的高低变化中大致观察出一个社会或国家的兴衰趋势和发展状态。一般来说,如果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实践率长期处于0.7以上,这个社会和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将会处于较为稳定的前进状态;如果实践率长期徘徊在0.6-0.4上下,则表明这个社会和国家已经进入起伏不稳定状态;如实践率长期处于0.4以下,则极易坠入危机状态。实践率往往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这些变化是导致一个国家或社会兴旺、衰退或中兴的重要内部原因之一。为提高人们对实践率的重视,可将实践率的社会效应概括为一个简明的逻辑关系即:

  实践率→公信力→凝聚力→领导力→成功率

  因此,加强对实践率的研究不仅具有哲学价值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是为何实践率会有这种动态变化呢?

  这里至少可以找到三个方面的重要原因:

  1、理论的因素。即理论本身的正确和可实现程度。如人们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制度法规等如果经过了周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甚至局部试点取得成功并得到公众认可,使理论的先天和后天性较为健康,实践率自然就会高企。譬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巨大成就,无一不是坚持与时俱进的、正确的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符合实际的规划、计划的结果。这就是习主席一再强调大家要坚持“四个自信”的重要原因。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均属治国理政的顶层理论范畴,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符合实际而又有前瞻性的具体方针政策和规划计划,在引导大家努力实践中逐步实现了预定目标。如此形成的高实践率不仅大大提高了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同时也增强了公众的凝聚力以及党和政府的领导力,使理论与实践进入良性循环的佳境。

  反之,如果理论出了问题,在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的多重影响下,理论的正常演进与发展受到干扰而出现左或右的偏差,也就是分母出了问题,那就会直接造成公众思想和理论认识的混乱以及影响团结实践的积极性,从而大大降低实践率。如果为了单纯追求高实践率而人为地降低分母即理论指标,可能会取得一时的效果,但因为它的虚假性而难以持续,甚至会带来破坏性后果。

  2、实践的因素。实践是实现理论所定目标的唯一途径。理论再好如果只停留在字面上或口头上,未能在行动上积极践行,则理论目标就不能实现,同时理论本身也将失去被实践检验的机会而可能陷入呆滞而难以与时俱进。当然,即便人们践行既定理论,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和限制,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如有时政策虽然很好,但在实践中出现脱离当地实际情况的执行偏差,或因为人为的懒政、误政而导致政令难通,结果可想而知。由于在实践环节上出现各种偏差,必然导致实践率低下。许多经验教训都充分证明,实践这一环节是否掌握适当是决定实践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为分子的实践,当然也可能出现人为的夸大和缩小的偏差,从而制造出虚假的实践率,但由于其虚假性同样是不可持续的。

  3、人的因素。这是影响实践率高低变化的最根本因素。因为理论是要人来制定的,而实践也是由人来践行的。如果在制定理论的过程中由于制定者的水平、素质与决策能力有限,或者在践行中理解力与执行力有限,那就会从根本上削弱实践率的效果。实践率这一概念的提出,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这一客观现象,建议可从理论与实践本身及相互之间的哲学关系层面认真加以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谢德)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