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教学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023-02-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汉字历史悠久,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记载了多彩的中华文明。汉字是世界文字多样化的重要标本,丰富了世界文字体系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文字类型学价值,是世界文字宝库的珍贵遗产。继承传播汉字文化,有助于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聚焦汉字特有属性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面的表意文字体系,具有严密科学的构形系统,同时也蕴含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和密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守奎在语言学家周有光汉字三相说的基础上提出“六相”说,即形体相、语段相、表达相、关系相、文化相和社会相。汉字作为记录语言书写的视觉符号,能够将蕴含在语言编码过程中叠加的文化记载下来。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部学术史,从古文字演变至今,从象形到形声,每一个文字背后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意,这是汉字特有的文化性。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梁彦民提出,汉字的象形性和表意性很强,有利于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有研究发现,汉字阅读与拼音阅读相比具有认知上的优势。针对国际中文教育的汉字属性,除了传统的形、音、义外,还需要加入汉字的构形属性、字用属性、认知属性和文化属性。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象征,学习汉字就必须理解汉字构形中的意义,这是汉字的构形法所决定的。在北京语言大学等单位举办的首届汉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国家语委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运富认为,相比较英文线条式的书写元素,汉字是由部件组合成的方块文字。汉字的构造理据非常复杂,构件有象形、标志、表义、示音和记号多种功能,构件的理据组合灵活多样,还有变异造字等情况。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章黄学术理论研究所所长冯胜利表示,语言的产生,方便了信息的传播和记录。远古时代人们发明了结绳记事法和契刻记事法,后来选择用画图的方法来表达思想。随着图画越来越多,要表达的意思也越来越广,于是人们开始减少画图的笔画,渐渐地文字就从图画中分离出来了。早期的汉字是因义而构形的,也就是说,汉字依据它所记录的汉语语素的意义来构形,所以词义和据词而造的字形是统一的。汉字的一笔一画,都具有中华文化的意蕴;从甲骨文到今文字,汉字的构形都有其代表事物的典型特征;汉字的构件是其词义的表征。

  实施汉字教学新策略

  英文属于表词文字,字词严格对应,所以英文字典词典合一。而汉语字词不对应,一字多用、多字同用成为汉语用字的普遍现象,因而识字不等于阅读,写字不等于作文。这是汉字的重要特点,也是汉字难学的根本原因。汉字比英文繁难的地方不在笔画多字数多,也不在字形繁结构复杂,而在汉字功用的不确定,汉字单位与汉语单位具有多重多向的对应关系。而且汉字的职用不限于记录语言,还具有超越语言表情达意的功能。所以对外汉字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汉字的职用,即汉字的职能与使用。在当代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不仅包括记录语言的符号,也需要学习者掌握中国文化。

  中国的书法是汉字的艺术,书法中的笔力、墨色、章法等都蕴藏着东方美学的境界、神韵、气脉等。汉字书法艺术是一门独特的造型艺术和表达性情的艺术,如果没有汉字,这个艺术门类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在部分外国学习者看来,汉字习得十分困难。因为汉字的书写并不提供语音信息,外国学习者难以将汉语与汉字一一对应,同音字、形近字多更是加剧了困难程度。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系教授宣力提出,要建立学习者的汉字概念,破除“恐”字心理;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其理解汉字部件及其结构,利用已学汉字进行讲解,减轻汉字的记忆难度。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教授冯丽萍在教学中采用一种更为科学的方式分析汉字的加工机制。她认为,汉字书写与识字是密切协作的,良好的中文阅读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写字,书写和视觉字形加工技能比语音加工技能对中文识字的作用更大。因此,教学过程中的间隔记忆更有利于汉字的学习。

关键词:汉语;语言;传播;汉字教学;中华文化;书写;世界文字;象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刘星)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