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社科关注
>
本网原创
【世局2023】2023年阿拉伯世界更多寻求自主发展
2023-01-01
作者:
刘中民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阿拉伯世界地处亚非大陆交汇地带,总面积约13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15亿。在历史上,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明对于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然而,自近代以来,由于深受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内部冲突等因素的影响,阿拉伯世界长期动荡不安,成为全球安全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进入21世纪以来,阿拉伯世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更加困难。从外部环境看,美国接连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使阿拉伯世界陷入长期动荡。从内部发展看,2010年以来的“阿拉伯之春”,使阿拉伯国家或陷入长期动荡,或面临发展转型的沉重压力。在地区国际关系层面,一方面是美国和西方的大国干预和美俄博弈加深,另一方面是地区层面沙特与伊朗、沙特与土耳其等地区大国之间的对抗和地区热点问题僵持难解。但是,在经历了长期的艰辛探索和多次挫折之后,在当前变乱交织的复杂形势下,阿拉伯世界追求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步伐并未止步,并在2022年出现了寻求自主发展的新气象。
第一,域外大国力量趋于多元化,阿拉伯国家自主性上升。从冷战结束到“阿拉伯之春”发生之前,域外大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影响与美国单极独霸的国际体系具有同构性,即美国是阿拉伯世界的绝对主导者。但近年来,特别是俄乌冲突以来,域外大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典型特点是从美国独霸中东到多元化的转变,其突出表现是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大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对阿拉伯世界影响的上升。当前,面对美俄博弈以及中美战略竞争加剧,阿拉伯国家面对美国压力均做出了避免“选边站队”的理性选择。更为重要的是,面对俄乌冲突导致的全球能源格局变化,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不仅自身顶住了美国要求其增产并配合制裁俄罗斯的压力,而且在“欧佩克+”机制内继续坚持不增产的政策,进而做出了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的选择。在开展对外合作方面,阿拉伯国家的自主性、平衡性更加突出,“向东看”趋势更加明显,呈现出追求自主发展的战略取向。
第二,阿拉伯世界内部及其与地区主要力量之间的关系趋于缓和。“阿拉伯之春”以来,冲突对抗、零和博弈构成了中东地区国际关系特别是地区大国关系的核心特征,并呈现出阵营化、意识形态化、代理人化等典型的身份政治特征,形成了民族、教派等矛盾相交织的集团对抗。这种状况既表现在阿拉伯地区大国与非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对抗,如沙特与伊朗的教派矛盾和民族矛盾,沙特、埃及塞西政府与土耳其围绕反对和支持穆斯林兄弟会的矛盾,也表现为阿拉伯世界的内部矛盾,如叙利亚被阿盟除名、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与卡塔尔的断交危机。2021年以来地区大国关系出现积极的缓和态势,并在2022年得以继续延续和深化,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与伊朗的关系,沙特、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与土耳其的关系,海湾合作委员会内部关系、阿拉伯国家与叙利亚的关系都出现了对话、缓和的积极互动。尽管地区大国之间的矛盾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仍然僵持难解,但阿拉伯国家与伊朗、土耳其等地区大国关系的改善,以及阿拉伯世界内部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地区格局的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转型。
第三,发展转型成为阿拉伯国家的第一要务。当今的阿拉伯国家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首先是积极推动转型发展的国家,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沙特)为典型代表,这些国家为传统的能源国家,经济基础较为雄厚,在政治体制上多为君主制国家。受“阿拉伯之春”的影响,海湾国家都提出了“后石油时代”的发展愿景,积极推进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改革,如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阿联酋“2071百年规划”、阿曼“2040愿景”、科威特“2035愿景”、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其次是在“阿拉伯之春”中实现和平过渡的埃及和突尼斯等国家,其政治和经济重建已经基本步入正轨,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是其发展转型的核心任务。再次是在2018—2019年第二波“阿拉伯之春”中受到冲击的苏丹、阿尔及利亚、黎巴嫩等国家,它们仍处在过渡期,其转型压力沉重,但其发展转型的诉求十分强烈。最后是受“阿拉伯之春”和长期外部干预影响陷入严重冲突动荡的国家,主要包括叙利亚、也门、利比亚、伊拉克,它们均面临战后重建、国家建设和国家转型的多重任务,但也有自主发展、渴望稳定的强烈诉求。在经历长期的动荡和冲突之后,独立自主、和平发展正成为阿拉伯世界的新气象。但是,当前的阿拉伯世界仍存在着诸多隐忧:第一,美国对阿拉伯世界的破坏性作用依然十分突出。尽管美国在中东进行战略收缩,但美国不断挑拨地区国家对抗、拼凑军事同盟体系、不负责任地从伊拉克撤军等做法,都对阿拉伯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第二,地区国际关系缓和仍较为脆弱。地区大国围绕叙利亚、也门、利比亚、伊拉克等中东热点问题仍存在深刻矛盾,并对阿拉伯世界国际关系缓和具有严重的消极影响。第三,巴勒斯坦问题作为中东核心问题被严重边缘化,以及巴以冲突时有发生,成为困扰阿拉伯世界的难题。美国不断通过所谓《亚伯拉罕协议》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对阿拉伯世界产生了严重的分化作用。第四,阿拉伯国家发展严重不平衡,大多数国家发展转型面临严峻挑战。如前所述,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局势和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多数国家尚存在政局不稳、军人干政、教俗矛盾、族群与教派冲突、经济危机、民生困难、外部干预等多种消极因素,使得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转型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闫勇)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屈原文化精神绽放时代新风采
持续拓展观念史研究视域
《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