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

2023-01-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预算制度主要涉及预算汲取与预算资金配置。中国的现代预算制度建设历程主要围绕着以完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为起点的公共财政改革、民生财政改革以及民主财政改革逐步展开。从80年代的市场化改革,到90年代的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大大提升了预算的汲取能力,也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财政改革首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解决财政收入规模问题,即预算的汲取能力。1998年开始的公共财政改革,开始搭建现代预算管理的基本框架;2005年后财政民生支出大幅提升,民生财政对预算的配置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预算制度,首先是财力汲取问题,然后是预算资金配置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口径预算改革、预算公开透明、预算绩效改革密集推出,人大监督、审计监督、财政部门内部监督以及问责机制等多维一体的预算监督体系的建立,大大地推动了现代预算制度的建设。我国预算制度改革逻辑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立法部门对行政部门的约束。第二个层次就是具体的预算管理方面。当前,我们面临着非常大的财政压力以及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同时,艰巨的发展任务,对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以预算制度的改革围绕综合统筹、规范透明、约束有力、讲求绩效、持续安全目标进行现代预算制度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应把握收入端和支出端两个重要领域。在收入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和收入制度优化。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统筹,全面落实取消一般公共预算中以收定支的规定,加快政府性基金收入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合理确定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从政府性资源统筹看,包括结余资金的收回使用、闲置资产的调剂使用,新增资产和资产存量的挂钩,以及存量资金与下年预算安排的紧密挂钩问题。财政拨款和非财政拨款收入的统筹,对有些部门实际上是非常突出的,如医疗卫生部门的非财政拨款收入实际上大大高于财政拨款收入。优化税制结构方面。包括健全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体系,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加快培育地方税源,保障地方公共服务能力等。而就另一端的财政支出领域改革而言。一是合理安排支出预算规模。坚持量入为出和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合理确定支出预算规模。二是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科技、就业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的保障力度,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三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四是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

  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关键环节首先在于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一是改进政府预算编制。上级政府应当依法依规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和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预计数,增强地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主动性。二是健全预算执行管理体系。严格预算控制、核算、决算,强化人大监督、审计监督、财政部门自我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监督机制与预算执行的结合。三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事前绩效评估,严格绩效目标管理,完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提升绩效评价质量。扩大重点绩效评价范围,推进部门和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探索开展政府收入绩效管理。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促进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安排预算和改进管理相结合。其次,增强财政可持续能力。一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存量,逐步实现隐性债务显性化和预算内外债务统一监管。二是保持县区财政平稳运行。三是建立健全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最后,夯实现代预算治理基础。一是加强跨年度预算平衡。强化跨周期、逆周期调节,科学安排赤字、债务规模,将政府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二是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建立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全面客观反映政府资产负债与财政可持续性情况。三是加强预决算公开。四是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

  (作者系山东大学人大预算监督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本文根据“国家治理高端论坛之财政治理子论坛暨第十六届(2022)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论坛”上的学者发言整理。)

关键词:现代预算制度;重要领域;关键环节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赛音)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