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国新时代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的进程,有两个趋势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下,我国现代预算制度改革建设依照政府机构和立法监督机构为主的两条密切关联、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脉络展开,呈现出加速度态势,形成“双螺旋模式”。二是我国现代预算制度的改革遵循“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进行,沿着“规范管理、提高绩效、提升能力”的主题主线和递进逻辑发展,以规范管理为切入点,以提高绩效为目的,以预算能力提升为新着力点,逐步深化细化,预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目标任务。这是基于现代预算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建立的判断,是适应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实现党的二十大确立的战略目标的要求。下一步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应该从更深的层次、以更系统的设计和更大的力度,将重点从全面规范推进到全面提高绩效水平,进一步增强预算能力。第一,健全预算统筹能力,增强国家战略任务的保障力。财力统筹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包括四本预算的统筹能力,增量存量的统筹能力,资金资产资源的统筹能力,以及支出结构的调整能力。第二,健全预算支出标准,增强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的能力。这既是规范管理的需要,更是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增强财政预算对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的保障能力和调控能力的需要。第三,健全预算执行制度,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水平。优化预算绩效管理,要注重处理好项目绩效管理与政策绩效评价、深化细化与科学化、控制性与创新性的关系。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强预决算公开制度落地落实。第四,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跨年度预算平衡制度,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加强社保精算和制度研究。第五,健全预算监督制度,增强预算协同监督效能。夯实民主法治的监督思想基础,健全多主体协同监督制度,健全全过程监督整体效能制度。
(作者系山东大学原校长、中国国家预算治理研究联盟理事长、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本文根据“国家治理高端论坛之财政治理子论坛暨第十六届(2022)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论坛”上的学者发言整理。)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