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科学文化建设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04-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而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文化在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培育科学文化,推动科技创新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是塑造科学文化核心力量,为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形成宽松、自由、和谐、对创新友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是加速科技进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高水平人才为支撑。科技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而科技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对既有理论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突破常规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是科学文化的生命,也是科学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对科学精神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吸引更多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的人才资源。

  二是传承优秀科学文化基因,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后劲。先进生产力一般会在最适宜的文化环境里实现突破,文化则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基本、更深厚、更持久的力量。科学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建设的精神支柱。科技文化的‎提升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又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文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构筑了厚实的底层基石,也使它拥有更强大后劲。科学文化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逐步凝练沉淀、演进和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的精神土壤,是孕育和推进科技革命的强大力量。成熟的科学文化能够为现代科技创新、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大众的创新热情、创新潜力和责任感,形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股无形力量并持续永久。

  三是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以人工智能、光电芯片、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为代表的“硬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硬科技”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软环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一个具备科学素质和科技创新意识的社会环境。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水平科普不可或缺。新时代我国要不断提高科普能力和科普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增进全社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和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环节。科学文化不仅使新科技知识和成果不断涌现,同时也成为科技知识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催化剂。

  四是拓展科学文化发展格局,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其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开放科学是全球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科学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促进科技跨国界、跨学科、跨领域深入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文化的交流不仅仅是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交流,同样也是自然观、共同体规则、价值标准的交流。支持举办多层次国际科学会议,邀请国际知名高校院所、企业及机构等,开展高层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构建面向世界的科学文化交流话语体系,在国际科技合作中主动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科学家故事,传播中国科学文化价值观。

  (作者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