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4-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途径。我国一直把建设农业强国工作重点放到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上,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获得感、幸福感与满足感。2022年,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88下降到2022年的2.45,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显著下降。然而,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我们必须从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最实际的乡村产业这一工作出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举措,我们要以坚持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等措施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持续有效动力。

  第一,加快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当前,我国农村消费结构已由生存型消费稳步朝着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演变,显然传统农业发展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只有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才能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快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一是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树立特色品牌。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需求不断出现个性化、多元化特点。树立农业特色品牌,不仅可以有效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从源头降低无效供给,提升我国农产品品质,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要鼓励企业与农户合作培育一批具有中国乡村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知名度,加快特色农产品“走出去”,走向国际市场。二是立足不同地区特色资源要素,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现代农村特色产业园区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坚持以“公司+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利用各地区不同自然资源禀赋,推动各园区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助推农业转型升级。三是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不断提速,休闲惬意的乡村田园慢生活吸引着无数人开始寻找诗和远方,要坚持以乡村原有风貌,创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建筑,依托当地生态环境优势,使农业与旅游相融合,将乡村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升乡村民宿质量,努力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

  第二,大力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是城乡经济的交汇点,是乡村产业链延伸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要注重和强化县域经济的重要地位和带动作用。促进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真正实现县域富民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形成更高水平的县域优势产业集群。一方面,不断完善县域产业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顺应产业升级的一般规律,让农民在其中能受益更多,提升农民回乡创业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更多的流向农村地区,坚持把产业增值收益留给农民,让农民挑上“金扁担”;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立足资源优势,坚持“一县一业”,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具有乡村特色的龙头企业,引领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共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大力提升县域产业竞争力。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降低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成本,引导周边各大城市与各区县协调发展,增强乡村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鼓励结对帮扶,富裕区县带动相对落后区县联动共享发展。

  第三,着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以数字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近年来,由于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数字技术的出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发展契机,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加快以“数商兴农”工程为抓手,持续深化农村电商发展,推动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要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数字鸿沟”,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走进乡村,搭建乡村产业网上购买平台,对快递进村服务项目给予支持,满足各地消费者能在网上下单、有售后服务等需求;要努力加强与快递、供销商合作,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的堵点;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加快实现农村电子商务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要依靠数字技术加快农业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构建,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畅通粮食运输通道,提升粮食调拨集散和应急保供能力,保障粮食实现价值增值;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研发适合不同地形地貌的农业机械,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提升农机装备质量,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不断增收,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赛音)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