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所致力于建设的共同富裕社会不仅要实现物质的富裕,还要达到精神文明的新高度,这是——

对西方消费社会的超越

2024-01-15 来源:北京日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当前,富裕起来后的社会形态是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其典型形象是富裕的“消费社会”。目前,这一社会形态的弊病和不可持续性越来越突出,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研究很多。

  目前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发展到这个阶段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经济发展由过去的生产驱动转向消费驱动,进入了相对富裕的消费社会。消费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如何消费,即富裕以后应该建成一个怎样的消费社会,则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从现在看来,西方发达国家没有现成的答案。发达国家资本驱动的消费社会弊病丛生,对于人类发展来说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式现代化摹画了人类富裕社会的新蓝图,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作为现代化的目标,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践中走出的一条现代化道路,是在实践中不断形成的人类发展理论。它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现代化的局限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发展目的的超越:经济增长、资本增值必须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而不是以资本增值为目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十四亿人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十四亿人口的共同富裕是一个伟大的目标,也是发达国家不曾达到的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通过精准扶贫,我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目前正在走向共同富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目标是共同富裕,而不是不平等的现代化。西方消费社会无法消除不平等,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由其社会制度的本质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标,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中国式现代化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是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并不必然带来精神文明,西方消费社会中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空虚相伴而生,导致了人的异化。资本制造消费,刺激欲望,让人们欲罢不能,沉溺于消费的声色犬马中。享乐、欲望、刺激,与消费社会一起成长起来的精神空虚,是消费社会的消极面相。精神的空虚让人永远生活在心理匮乏之中,物质的丰裕和精神的空虚系统地生产了一种“心理贫困”,社会的富裕并没有带来幸福感的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幸福为目标的现代化,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经济增长、资本增值必须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资本与消费者的关系不是控制和攫取的关系,而是服务和满足的关系。归根结底,这是以资本增值为目标的现代化和以人民幸福为目标的现代化的差别。

  发展道路的超越:通过勤劳和财富积累推动现代化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出来的现代化。我们的资本积累不是建立在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基础上。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民是“勒紧腰带搞建设”,通过几亿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一直是偏低的,甚至一度形成了“中国生产-美国消费”国际分工模式。

  中国人以勤俭节约和辛苦劳动获得财富。目前,国家和人民逐渐富裕起来了,有了一定的财富和资本积累,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力量,但是从社会文化和社会治理方面,国家仍然在倡导一种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不是浪费的、攀比的、享乐主义的消费方式,并不容许资本对个人消费欲望的无底线刺激而获取超额利润。中国式现代化是通过勤劳和财富积累推动现代化发展,而不是靠殖民掠夺和不平等贸易推进现代化,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将建构的也是一个和谐的、共享的消费社会形态。

  发展前景的超越:人类未来发展的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随着气候危机的迫近,西方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越来越突出。正如《亚洲的未来:走出消费式增长的“繁荣”怪圈》作者钱德兰·奈尔所说,“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摆在眼前,……20世纪以消费驱动的资本主义所创造的成就正是21世纪各种危机的始作俑者,隐约可见的气候变化灾难、大范围的环境灾难、严重枯竭的自然资源,穷苦大众的未来一片暗淡。”他认为亚洲应该为人类探索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而中国式现代化,开启的是人类未来发展的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认识,导向不同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是走生态文明之路的现代化。我们的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西方文化则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人与自然是对立关系。资本主义以资本增值为目的、以无节制攫取自然资源和驱动消费作为发展手段,其发展模式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危机、生态灾难等问题,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式现代化则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用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资源消耗,实现了十四亿人口的小康生活,消除了绝对贫困。目前,中国正迈向富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增长。确立“双碳目标”,为中国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型设置了具体目标和发展路线图。绿色发展、绿色消费作为国家战略,推动着个人、企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必将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新路。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绘制了中国富裕社会的新蓝图,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现代化富裕社会的新特征,从不同方面克服了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局限性,实现了对它的批判和超越,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模式和新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现实、中国的传统相结合的现代化,是一条超越了西方发展模式的现代化之路。中国所致力于建设的共同富裕社会不仅要实现物质的富裕,还要达到精神文明的新高度,这是对西方消费社会的超越和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作者为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