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要论】从六个视角把握“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的内涵要求

2024-03-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带头走好群众路线,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是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实践要求,必须深刻领悟其内涵要求。

  从文本视角深刻把握内涵要求。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是摆在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展现党员干部政治智慧、工作能力和责任担当的重要体现。其中把好事办好,关键在“好”上下功夫,其切入点是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宗旨意识;把握时、度、效,做到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按照时间节点一步一步落实落细,做到具体抓抓具体、深入抓抓深入。把实事办实,关键在“实”上下功夫,既要做到工作务实、过程扎实,还要确保结果真实。这就要求砥砺坚实作风,在“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中把群众事办实;厚植为民情怀,在“一心为民、一心为公”中把群众事办实;强化责任担当,在“敢于负责、善于作为”中把群众事办实。把难事办妥,关键在“妥”上下功夫,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恰当的方法,一方面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以积极、平和的态度去应对各种复杂的关系和难办的事;另一方面掌握各种办难事的技巧并灵活地加以运用,要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从党的根本宗旨视角深刻把握内涵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历史使命扛在肩上,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的百余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的百余年光荣历史,深刻回答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大力倡导并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牢植根人民,不断造福人民。从党的十八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新时代答卷,到党的二十大擘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展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党的宗旨的时代气息。新征程上,我们要适应形势变化、结合时代特点,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不断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从新时代使命担当视角深刻把握内涵要求。“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一百多年来,无论是干革命,还是搞建设、抓改革,我们党都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做实做细做好我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难事的实践活动,重在用心温暖人民的心,用情唤起人民的情,用力凝聚起人民的力,同时用心要真、用情要深、用力要实,服务对象必须精准定位人民群众,方能交出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新时代实践表明,只有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民群众办事,好事方能办好,实事方能做实,难事方能办妥。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把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互访互动变成常态,把为民做事、真抓实干变为常态,才能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服务人民的热心人、干事创业的有心人。

  从“人民江山”视角深刻把握内涵要求。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根本在于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基础在于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幸福。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嘱托,聚力重点任务,聚焦“急难愁盼”,坚持以身作则,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聚力重点任务,就是要对标新时代党和国家“五个着力”重点任务(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保障基层民生需求、着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好办实办妥关乎民生的事。聚焦“急难愁盼”,就是要把握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的“三从举措”,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与此同时,民生实事琐事多,党员干部要有耐心、有韧劲,凡事深想一层、细想一层、多走一步,只有把工作做细、做扎实,才能一项一项解决。坚持以身作则,贵在发挥带头作用,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体察民情、带头抓落实办好事办实事、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难事中彰显党的根本宗旨,体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从思维举措视角深刻把握内涵要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重要结论。奋进新征程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阔愿景,全党要求真务实、创业实干、久久为功,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一是要办好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连民心、小事连大局、小事显党心,要把群众关心的事一件件办好办实办妥。二是要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机制。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各地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着力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机制。三是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各地要聚焦解决就业、教育、医疗、托育、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建立民生项目清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四是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更好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要坚持“强组织、重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五是要迎难而上啃“硬骨头”。要勇于破难题,对于当下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列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六是要有效适应新变化。党员干部要正确把握和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人民群众评判标准视角深刻把握内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同样的逻辑是,我们办的好事好不好、实事实不实、难事妥不妥,要把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听听群众怎么说。比如有的好事实事,能让群众普遍受益,而有的好事实事,则可能“伤害”个别或者一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遭到反对。为此,对于什么是好事实事难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有关部门在办好事办实事前,应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而不能硬邦邦抛出一个方案,更不能把未经论证的方案“硬塞”给群众,“强迫”群众接受;再比如:办好事、办实事、办难事旨在为民,事情有没有办好、办实、办妥,不是由党员干部自己说了算,而是要看群众是否满意。为此,对于制定事关民生的政策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拍脑袋,而要思考群众是否真的需要、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同时,在实践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科学安排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难事项目;又比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为此要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妥事的过程中,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事情。只要人民群众在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奋斗者的脚步永不停歇,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认准了的民生实事,就要铆足劲干,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接着干,真正把实事办实,让群众得实惠。这不仅是党员干部的责任,也是人民群众的期待。

  【本文系广西社科界智库咨询课题“‘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语境的内涵要求研究” (SKZX2024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办主任、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实习编辑:姚国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