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要论】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

2023-02-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面对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考验,我们必须高度警省,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这些重要论述对全党增强忧患意识,科学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增强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

  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党的忧患意识,体现在忧党、忧国、忧民意识和责任之中,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在抗战即将胜利时,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告诫全党要“准备吃亏”“准备困难”;在即将取得革命胜利前夕又强调,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针对刚刚发生的苗头性问题和可能发生的倾向性问题,邓小平同志及时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两手抓”的方针,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并准备好对策,为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夯实了基础。江泽民同志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四大考验”“四种风险”是长期存在的,全党同志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忧患意识,并在党的二十大上向全党同志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七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号召到习近平同志再发出“三个务必”新号召,深刻表明我们党的领导人在“进京赶考”到新时代“赶考”路上常怀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

增强忧患意识是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有效应对了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特别是近五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等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觉增强历史主动,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全面落实“八项规定”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打虎”“拍蝇”“猎狐”反腐行动,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始终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持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始终坚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自觉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总结提出“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等十条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弘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使我们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增强忧患意识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坚持”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把握“五个坚持”重大原则。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必须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重要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无论遇到什么风险挑战,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都要一以贯之,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一部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伟大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的斗争史。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大力弘扬敢于斗争精神,全面认识斗争特点和规律,深刻把握斗争原则和艺术,不断增强斗争的历练和本领,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五个坚持”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概括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发展方向、价值立场、动力源泉和精神面貌,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遵循。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以“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责任感,做到在“风轻云淡”时未雨绸缪,在“风起云涌”时从容以对,在“风急雨骤”时掌握主动,坚决杜绝发生系统性风险和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本文系安徽省“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项目(sztsjh-2022-8-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毕雁)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