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亮相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2024-04-09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超)今年是石家河遗址发现70周年,石家河遗址于1954年首次发现位于湖北天门,年代跨度距今5900—3800年,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群,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的重要实证地。石家河遗址是中国城市文化、陶器文化、酒器文化的起源地,是玉器文化的巅峰期和转折点,是三星堆文化、楚文化的重要源头,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实证。


“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开展 本网记者 李超/摄

  2月1日起,由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武汉市文旅局指导,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主办,湖北省博物馆、天门市博物馆、荆州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协办的“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开展。


“玉神人头像” 新石器时代后石家河文化(距今4200-3800年);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谭家岭9号瓮棺出土;天门市博物馆藏 本网记者 李超/摄

  神秘的玉人,优雅的玉鸟,灵动的玉虎,象生的玉蝉造型奇巧,雕琢精致,展览集中展示神秘的石家河玉文化,让观众见证史前文明的辉煌与浪漫。展出了来自全国21家文博机构的文物精品共计172件(套)。


“玉神面” 埋藏年代:春秋;山西曲沃羊舌晋侯墓地1号墓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本网记者 李超/摄

  本次展览分为石破天惊、琢玉为祐、瑶玉源流三个部分,从石家河遗址的惊天发现开篇,系统介绍石家河玉器的文化背景和器形器类,细说石家河玉之工、玉之用,展示石家河玉器的制作工艺,在祭祀、殓葬中的使用及其背后渊源深厚的精神信仰。讲述在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背景下,石家河玉文化产生的源头,及其向周边区域辐射,泽被后世,在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再现长江流域发达的史前文明。


“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展览现场 本网记者 李超/摄


“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展览现场 本网记者 李超/摄

  文明的高度繁荣,孕育了玉器在石家河古城晚期的横空出世。石家河玉文化以奇美的姿态一跃成为代表中国玉文化发展空前绝后的时空坐标,标志着史前玉作的巅峰。石家河遗址,以玉为媒,不仅推动了长江流域的文明进程,更与黄河流域诸遗址历经跨区域的文化冲突与整合,共同塑造“最初的中国”,开启“万国玉帛”多元一体的新时代。


“玉连体双人头像” 新石器时代后石家河文化(距今4200-3800年);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谭家岭9号瓮棺出土;天门市博物馆藏 本网记者 李超/摄


“人首蛇身形玉饰” 埋藏年代:春秋;河南光山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墓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本网记者 李超/摄

  3月31日,被誉为“中华第一凤”的玉团凤,正式亮相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举办的“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这是自1956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之后,出土于天门石家河遗址的玉团凤首次回归荆楚大地,与其它石家河文化精美玉器大团聚。玉团凤1955年出土于石家河罗家柏岭遗址,其造型秀美,线条遒劲流畅,非常注重细部的刻画,采用透雕、阳线和阴刻等技法,代表了当时高超的琢玉水平。


“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展览现场 本网记者 李超/摄


“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展览现场 本网记者 李超/摄

  石家河玉文化所承载的观念与信仰,跨越空间、超越时间、跳脱材质,深深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任物换星移,岁月流转,它始终静静见证中华文明融合与共、生生不息。展览将持续至5月19日。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