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库服务“双减”的可为与能为

2023-01-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教育减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民生问题之一。“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多来,进展平稳、成效显著,教育生态得以优化与重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双减”政策的大力实施与持续推进,需要整合社会多方资源形成合力,为适应“双减”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急需教育智库积极参与和提供精准服务。教育智库作为重要的智力资源之一,在咨政建言、思想创生、智力服务、资源供给、舆论引导等方面能够为“双减”政策实施提供重要帮助。
  可为:聚焦“双减”实际需求
  教育智库是服务国家教育决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服务国家教育战略需求为导向,以研究、解决重大教育问题为重心,并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中把握自身战略定位,扮演着教育决策的智囊团、教育改革的思想库、教育政策的评论员、教育实践的引导者等时代角色,承担起自身在咨政建言、实践引领、理论创新等方面的时代使命,助力中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双减”政策对于重构教育生态、回归教育规律以及规范教育行为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引导社会各界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双减”工作的实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这就决定了“双减”实施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双减”工作的深入实施和持续推进过程中,教育智库的专业引领愈发重要,需要在政策解释、过程指导、路径优化、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于构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推动教育教学理念变革具有重要价值,但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校内减负、家长增负”、中小学课后服务结构性失衡、作业设计质量参差不齐、校外培训治理执法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等,依然成为制约“双减”深入推进的瓶颈。而教育智库在专业、智力和人才服务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应主动聚焦“双减”工作的实际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找准研究和服务的着力点和结合点,着重解决“双减”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一方面,教育智库要精准对接需求,主动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和中小学的联系,加强政策研究、实证研究,全面掌握“双减”工作的实践情况,厘清制约“双减”实施的重要瓶颈与难点堵点所在,为提出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和优化路径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育智库要整合资源和力量,对“双减”工作中的作业管理、教育教学改革、课后服务、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家庭教育等重点领域和主要矛盾开展专业研究和精确指导,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能为:持续推进“双减”工作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双减”工作成为各级各类政府和中小学的重要工程。教育智库应以此为契机,主动合作与服务,促进“双减”工作的持续有效推进。
  首先,明确“双减”工作需求,聚焦精准服务。教育智库应增强教育战略意识,为各级政府教育决策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咨询意见。在优势互补的双向选择和明确需求的精准服务基础上,教育智库应主动加强与政府和中小学的深度合作,以实践为导向,在各项政策的制定出台、资源供给、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团队建设、服务内容优化、评价反馈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与此同时,与政府、中小学等建立常态化、长效性的沟通机制,及时发现、解决“双减”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以针对性、可行性的服务供给推动“双减”工作实施。
  其次,深化“双减”研究工作,致力解决难点问题。教育智库作为智囊团、思想库,其研究具有专业性、创新性等优势。面对“双减”政策,教育智库必须以现实的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在研究层面兼顾学术理论研究、教育政策研究和教育实践研究的同时聚焦“靶向思维”,例如中小学教师作业设计能力、课后服务资源供给矛盾、教育行政人员“双减”政策制定能力和执行力等问题,并结合教育调研获得的一线数据和一手资料,切实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实践性,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决策咨询的科学性,为“双减”工作难点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再次,共建“双减”服务团队,强化队伍建设。教育智库也扮演着人才“储备库”的角色,能够有效发挥“双减”服务团队建设的辐射力。一方面,教育智库在完善自身人才引进制度、培养培训机制的同时,应着力推动与“双减”相关的职能部门、中小学校的人才流动机制建设,通过兼职、挂职、借调、特聘等多种形式,实现人才在教育智库、政府部门、中小学校之间的多元互动,尤其是推进教育智库研究人员深入参与一线工作,既可以服务“双减”政策,又可以充实师资力量,并为自身研究素材的积累和研究能力的提升提供契机。另一方面,通过“双减”服务团队共建,教育智库可以通过学术引领、政策完善、理论培训、现场指导等多元路径对教育行政人员、中小学教师等提供精准服务,构建“双减”工作服务共同体,缓解“双减”工作团队的单一化困境,实现多方共赢,形成“双减”工作的人才合力。
  最后,着重“双减”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教育智库作为舆论的“策源地”之一,可以在引导舆论、启迪民智、政策宣讲等多个层面发挥特定作用。因此,教育智库应聚焦“双减”政策及其实施效果,形成新观点、新思想,并着重通过发表研究成果、开展学术活动、营造网络媒体舆论等多种手段,积极宣传、引导社会民众客观、科学、合理地审视“双减”政策,扩大政策的影响力,增强民众的接受度。尤其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家长的教育观、育儿观和成才观依然没有适应“双减”工作需要,教育智库应重视家庭教育研究,利用家长学校以及微信、抖音等网络新媒体平台,传播家庭教育方面的思想观点和系列成果,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化解“双减”工作的家庭阻力,为政策的持续推进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防范与缓解双减政策实施底层阻力的路径研究”(2022SJZD04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教育研究院;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教育智库;研究;政策;服务;家庭教育;实践;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宗悦)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