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以产教融合创新“大国工匠”人才培育路径

2024-03-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是提升“大国工匠”人才培育质量的关键举措,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发展,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匠型人才。

  产教融合既是教育政策,也是产业政策。产教融合是产业相关组织与教育科研相关组织在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等方面深度合作的一种模式,旨在提高产业相关组织与教育科研相关组织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双方的深度融合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升级,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产业的需求。然而我国职业教育长期存在人才培养模式陈旧、校企合作“两张皮”、师资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脱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缺乏。这要求基于产教融合,从培育理念、培养模式、队伍建设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以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工匠人才。

  培育“大国工匠”人才,要坚持立德树人、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将“工匠精神”融入产教融合。首先,要把握新时代要求,构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当前,世界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正迈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人才培养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单一目标,要深化产教融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创新精神、扎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个性化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高需要的“高精尖缺”工匠人才。其次,以“工匠精神”培育为重点,推动高素质人才培育。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工匠精神内含“匠德、匠心、匠术”的职业理念,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所在。具体来说,一是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落实到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实践实习等教育教学各个阶段,开设《工匠精神》课程,强化劳动技能体验;二是注重“工匠型”教师和企业队伍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工匠精神”内化为一言一行,建设名师劳模文化长廊。

  培育“大国工匠”人才,要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层次的校政企协同育人体系,创新构建“多元协同育人·岗课赛证融通·实战项目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要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高校把握社会人才需求,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用人状况,以学科前沿、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成果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互联网+”和“智能+”教学方法,打造一批产业急需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二是要加强高校与政府、企业的对接合作,打造“产教融合、校政企协同共育”的联合培育生态链。这就要求推动校内各学院、各级学科的资源融合,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校外多元主体的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共建,逐步形成适合本院校发展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要加强政府引领,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学校与政府、企业签订共同育人机制,打造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日常教学实践平台、实习训练基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协作意识、创新能力。三是要建立科学系统的“校政企共育”产教融合人才质量评价体系。要根据教育政策、产业政策,通过三方商定评议,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要点、评价内容和方式。考核评价参考政府相关政策、企业员工考核标准,结合教师和学生实际,多方面多维度评价学生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就业和发展情况,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成效。

  培育“大国工匠”人才,要加强产教融合师资建设,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进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工匠人才的必要路径。“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教师和工程师双重职业能力的人。他们既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又要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生产实践经验,同时还要具备“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道与塑魂相结合。这就要求高校与企业加强师资队伍方面的资源合作,积极构建“双师型”教师引进机制、分层培养体系和评价激励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高素质高技能工匠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支撑,促进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一是基于产教融合核心任务,结合社会产业需求、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院校特色为导向,完善“双师型”教师引进标准和实施办法。二是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育基地和分层培养体系。通过学校教师深入企业产业实践、聘用企业专家担任学生导师、兼职教师等方式,通过开展师资培训、专题研讨等活动,促进学校教师与企业骨干在生产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深入交流,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将产教融合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激励“双师型”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育人工作。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客观数据为基础,对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构建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晋升激励体制。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于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工匠型人才,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推进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更新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队伍建设,构建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协同育人机制和高质量“双师型”教师体系,有利于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式发展,从而培育真正满足实际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大国工匠”。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大国工匠’实践育人模式研究”(3XJA880008)阶段成果】

  (作者系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长、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实习编辑:余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