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联合作战“软实力”

——从“形联”走向“神联”

2024-04-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作为推动军兵种作战力量从“形联”走向“神联”的“催化剂”,联合作战“软实力”是联合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为深厚、不易塑造的无形资产,也是当前我军急需弥补的短板。面对战争形态的快速演变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革,如何落实好习近平主席“加速提升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的指示要求,如何打造联合作战“软实力”,各级各类军事人员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形成联合制胜观念

  现代战争无战不联、无联不胜,一体化联合作战已经成为基本作战样式,并呈现出“联合层级由战役指挥层向战术行动层下沉、联合形态由军兵种协同向跨域融合转变”的深度联合趋势,这就要求各级指战员应具有较强的联合作战思维能力,始终站在全局高度、以联合视角筹划作战、运用力量。但当前部分军事人员联合作战意识淡薄,在构想方案上缺乏联合场景,仍是平面结构、线性思维,在作战编组上缺乏系统设计,习惯于“单打独斗”,重用本级力量、忽视支援保障力量,难以实现军兵种作战力量的耦合增效、体系发力。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要强化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观念”。军事人员强化联合制胜观念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增强联战意识。组织各军种展开联合作战难题攻研,构建超越军种立场的联合作战战法、军种用法等理论,为联合作战意识注入丰富的科学内涵;以强化指挥员联合指挥意识为核心,协调推进部队联合行动意识、联合保障意识的形成。其次,强化思维训练。围绕担负的使命任务,设实联合作战训练课题,设全可资利用的联合作战资源,设像潜在作战对手,设险战场突发情况,真正把指战员置于联合作战场景中锻造锤炼,不断培塑联合作战思维惯性。最后,拓宽视野格局。为弥补我军官兵履历阅历相对单一的短板弱项,稳步推开跨大单位交叉任职路子,可有计划安排到联指机构轮替值勤,参与联合作战指挥筹划,熟悉多军种作战力量优长,打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军种狭隘,建立联合作战大视野。

  锻造联合作战素养

  现代联合作战,参战力量多元,作战行动交织,战场覆盖陆海空天网电,力量专业性、科技渗透性和协同复杂性越来越强。迈入现代战争的门槛越来越高,要求各层级各领域军事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联合作战理论知识,提高其融入联合要素、参与联合行动、运用联合资源、释放联合效能的能力水平。但当前部分官兵缺乏联合作战基本法规常识,演习中遇有情况不知向谁申请、怎么申请支援保障;有的缺乏军兵种专业知识,不顾平台装备技战术性能,“一厢情愿”提需求;还有的缺乏科技素养,依然停留在联合作战的“低段位”。

  军事人员应瞄准联合作战的“靶心”,从基本、操作、应用3个层面系统学习联合作战知识,加速锻造联合素养。首先,要加强联合作战制胜机理、体系运行、行动设计、指挥控制以及术语规范等基本理论学习,使各军种指战员在作战理念、指挥语言、联合标准等联合作战底层逻辑上形成统一。其次,要加强陆空、海空、空天等跨军种联合作战理论学习,使指战员掌握军种之间情报信息交互、时域频域管控、作战资源引接、作战行动协调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程序和方法,真正在操作层面解决跨域协同难题。最后,要围绕战略方向使命任务,加强联合海上机动、联合跨域控要、联合防空反导、网络空间作战和海外有限惩戒等联合作战行动样式理论学习,研透作战对手、战场环境、编制装备等,研深非对称制衡措施,实现联合作战理论在实践层面承接落地,使指战员掌握组织实施联合作战的策略“工具箱”。

  具备联合指挥能力

  战争前台是硬碰硬的对抗,战争后场则是作战指挥能力的比拼。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对核心军事能力的生成,对作战进程和结局,越来越起着主导和关键性作用,甚至直接决定战争胜负。但当前部分指挥员指挥方法陈旧,仍习惯于“电话遥控”的“语音指挥”,而不能适应基于网络信息系统的态势指挥,难以有效融入联合体系;作战筹划粗略,定性分析多、定量计算少,缺乏精确规划联合行动等,这与信息时代作战指挥的联合性、时效性、专业性和精确性要求不相称。

  为适应网络信息体系在军事领域耦合运用引起的指挥变革,以及应对现代战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快速性的现实挑战,联合作战指挥员亟需强化3种能力。一是工程化思维能力。克服倾向于“个人偏好,主观主导”的非标准化、非规范化指挥惯性,加强指挥员对联合作战指挥流程、标准的训练内化,在头脑中固化各个阶段的筹划任务、预期成果以及各种情况的处置流程、协调对象等“思维矩阵”,减少指挥失序混乱。二是网络化指挥能力。扭转“‘话音通了’就算‘通了’”的通联认知,加强网信体系演练,提高指挥员构网建链、用网用链能力,实现“数据通”“态势通”;改变作战指挥串联式作业、拼盘式协作的指挥模式,强力推动联合作战指挥员分布式交互决策、一体化联动指挥。三是数据化决策能力。破除过于依赖“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直觉式、经验式、灵感式决策,加强指挥员对军事定量分析策略手段的掌握运用,基于不同作战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描述战场态势、用“数”对比敌我优劣、用“数”筹划力量运用、用“数”精调作战行动,以“数”的精确性助推决策科学性。

  培育联合作战文化

  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联合作战文化就像看不见的手,推动化解军种历史壁垒、激发指挥体制优势、凝聚作战资源合力。如果缺乏联合文化,联合作战“机器”的“零部件”就会产生严重内耗。可以说,一体化联合作战背景下的较量,既是作战能力的比拼,更是联合文化的博弈。由于我军联合作战新体制运行时间短,联合文化构建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培育对象局限于联指机构,向下渗透性不够,培育方式比较单一,系统性不够等问题,培育效果与“相互认同、彼此包容,有机协调、高度融合”的要求还有差距。

  当前,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作战纲要(试行)》为统领的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为联合文化培育提供刚性支撑。除此之外,还需从教育实践层面综合施策。一是加强教育教化。用足用好“三位一体”军事教育资源,区分指挥、行动、保障,分类构建初中高三级联合作战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全员接受联战教育、全面提升联战能力、全程塑造联战文化,让各级各类军事人员在增进对其他军种作战价值了解中,自觉破除“以我为主”的价值偏向。二是营造环境熏陶。按照“联合牵引军种、军种支撑联合”的理念,优化驻地营区、野外驻训文化氛围,在突出兵种特色的基础上,融合设计“深海”“长缨”“战鹰”等军种元素,整合战区军种部队网媒资源,构建战区“新媒体矩阵”平台,围绕联合作战主题共同发布信息,打造联合文化培育载体,让官兵时时处处接受熏陶。三是强化实践淬炼。将联合文化融入部队政治教育、日常训练、重大演训、专项任务等方方面面,通过多维立体的实践淬炼,推动联合文化融入官兵战脉血脉。

  (作者单位:特种作战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