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域作战:破击双脑的互动战争

2024-01-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了解生物学的人都知道,人的左脑主要负责完成逻辑的、分析的、数理的思考认识和行为,右脑主要负责直观的、综合的、情绪化的、创造的思考认识与行为,通常左脑称“知性脑”,右脑称为“艺术脑”。从这个层面看,认知域作战其实就是运用左右脑的不同功能进行的互动战争。

  围绕双脑运作机理理解认知域作战

  认知域作战是通过在物理、信息和认知三个维度上发挥联合作用,在大脑的运作下影响意志、思想、行为、情绪等,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左脑感觉是认知域作战的发起源点。人类通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直接感觉身边的人或事,军事打击、舆论宣传、心理干预的作用最先显现在物理域、信息域,通过视觉、听觉第一时间在左脑产生冲击,这就是为什么物理域、信息域行动是认知域作战不可或缺的原因,物理域、信息域的行动直接“映入眼帘”、先声夺人,刺激大脑给出反馈,可以说左脑“五感”是认知域作战的“动力源”,进而带动大脑运转。

  右脑直觉是认知域作战的快速表达。所谓“第六感”就是右脑对左脑“五感”的直觉反应,在物理域、信息域行动对大脑产生刺激后,大脑会对刺激进行第一反应,产生类似于是什么的第一印象。这时“首因效应”对大脑作战直接显现,这一时间段如果持续对受攻击者输入与其初步判断相关联的信息,则会加强其“首因效应”,进而影响分析判断,可以说右脑“第六感”是认知域作战的“叉路口”,是影响“OODA”作战周期的重要因素。

  左脑分析是认知域作战的反馈中枢。当直觉反应过后,人会进入冷静思考期,这时左脑的“知性”一面就将体现出来,结合物理域、信息域的相关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运用逻辑思维辨清事实真相,这是一个“拔开迷雾见天日”的过程。物理域、信息域的作战行动与对手预判一致会不断加强其认知,久而久之对手将陷入认知“死胡同”,可以说左脑的分析判断是认知域作战的“催化剂”,通过不断加强反馈对手将进入认知障碍。

  右脑情感是认知域作战的连锁反应。在深入分析判断后,研判结果会反馈给右脑,进而影响人的情绪、意志、思维、心理等认知活动,产生相应情感,直接反应到决策当中,是物理域、信息域的作战行动给对手造成影响的直接体现。“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核心就在此,通过物理域、信息域的系列行动逐步掌握战场主动,最后在认知域控制对手,可以说右脑的情感反馈是认知域作战的“倍增器”,让对手情感出现波动进而影响对手思考。

  左脑表达是认知域作战的最终输出。“OODA”作战循环中的最终一环是“A”即执行,而认知域作战的最终效果旨在改变个体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人与人交流改变群体认知,最终控制对手按照己方预定目标“说话办事”,实现物理域、信息域的作战效果在认知域中的集中释放,可以说认知域作战最终产品就是语言表达,左脑是人的语言中枢,在获得感觉、直觉分析、理性判断、形成情感之后,需要通过左脑形成认知域作战的“成果库”。

  着眼多法破击双脑思考认知域作战

  认知域作战涉及心理、精神、判断等多个方面,主旨是在大脑运行中通过物理域、信息域等行动,让对手产生分析判断的认知偏差和情感情绪的认知噪声,进而影响决策。

  以毁破击生理需求影响左脑感觉。生理需求是民众的“生存感”的体现,是民众最基础的需要。在不伤害民众情况下,通过有针对性的摧毁行动可破坏民众生理需求,改变民众意志。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按照“五环作战理论”先后对南联盟指挥控制层、生产设施层打击,没有让南联盟屈服,直至打击到了基础设施层,民众因没水、没电,基础生活需求已难以为继,方才迫使南联盟政府屈服。现代战争更加强调快速决定性作战,通过对民众生理需求设施、军队后勤补给系统等进行精确毁伤,不仅利于消耗敌战争潜力,也利于击垮民众、官兵抵抗意志,加快作战进程。

  以慑破击安全需求影响右脑直觉。安全需求是建立在生理需求之上的“安全感”。通过毁伤、破坏给民众提供“安全感”的设施和组织,进而震慑民众意志,改变民众认知。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有力的军事行动予敌以震慑,让十万之众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土崩瓦解,彻底击垮了伊拉克民众的安全需求,虽仍遇零星抵抗,但还是很快控制了战局。战争不是军事领域的单打独斗,现代战争这一特征更加明显,通过对经济制裁、能源控制、生物技术突破、军事施压等方式,彰显强大震慑力,破坏敌方民众安全需求认知,使敌内部自乱,进而破敌制敌。

  以网破击交流需求影响左脑分析。交流需求是民众“认同感”的体现,是对民众进行认知干预的重要突破口。随着社交网络不断丰富,人类社会交织更加多元,对交流需求也愈加倚重,通过对各种网络进行破坏,可影响民众交流需求,进而改变认知。美陆军提出的“人际网络战”,旨在通过政治、经济、民政、外交、文化、军事等开源信息分析,分析民众诉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动“网络攻击”,潜移默化改变民众认知。现代战争中,通过孤立信息网络、灌注错误信息等手段,引发民众交流需求群体性偏移,破坏民众对政府、军队信任,进而改变认知,不战而胜。

  以骗破击尊重需求影响右脑情感。尊重需求是民众“自豪感”的体现。通过适度的欺骗可以使尊重需求产生偏差,陷入认知障碍。越王勾践三年,被吴军败于夫椒,尔后事臣于吴,卧薪尝胆,其作为一国之君主动为吴王夫差牵马三年,通过假意尊重让夫差放松警惕纵其归越,尔后发愤图强终灭吴,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现代战争,欺骗方法多、手段活,可通过言语示弱、主动退避等方式行“尊重”之意,进行认知欺骗,蒙蔽对方民众,使敌拥有群体性“自大”情结,逐步放松警惕,我促然一击,使敌溃之。

  以扰破击价值需求影响左脑表达。价值需求是民众“自信感”的集中体现。通过舆论、外交等手段扰乱民众价值、信仰,进而击溃认知体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等都是通过电影、印刷品等手段改变苏联、乌克兰、格鲁吉亚、北非等民众价值、信仰,逐步突破认知安全边界,通过群体性价值“重塑”颠覆国家政权。在混合威胁弥漫的今天,可通过新闻、网络、电视、传单等手段围剿对手“元价值”,混淆视听、以假乱真、干扰认知,改变民众信仰追求,进而从根子上改变对手。

  着眼有效应对筹划准备认知域作战

  正因为认知域作战是基于双脑“脑力”基础上的高端作战,为此在准备认知域作战时,要围绕形成认知左右脑相互影响的体系逻辑展开,全局谋划、充分准备,“四个一体”搞好设计。

  平战一体塑势。认知域作战影响大脑是平时厚积、战时薄发的过程,这一内在机理就决定了认知域作战的平时与战时界限的模糊属性。为此,平时要利用手机自媒体、计算机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主动发声、弘扬“正能量”,抢战脑力高地,夯实左脑“元价值”体系,培养会实施一线攻心、会制作“认知弹药”、会采送战场证据、会管控舆论媒体、会采集分析目标、会做好认知防护的人才队伍;战时,能够根据战场态势,运用深度伪造技术,包括AI换脸、虚拟形象、语音合成等技术,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报社以及手机自媒体等,及时组织“认知弹药”前送,确保常态运用、主动运用、体系运用。

  军政一体准备。认知域作战是以破击大脑“元价值”为核心,其最终指向意志、情感、思维等政治作战目标。为此,准备认知域作战时要着眼政治目的、分析政治风险、强化政治效益。要有任务统领,即伴随军事行动贯穿全程,在军事行动实施的同时,根据战场态势,灵活展开以认知域作战为主的政治作战行动。要有力量统管,将认知域作战作为重要作战行动纳入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确保“兵战”与“心战”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决策共议。要有行动统筹,将认知域作战纳入力量编成,将认知攻防任务重点、指挥方式、力量编成、行动要点等纳入作战计划,一体筹划、一体实施、一体评估,搞好衔接配合,相互借重、相辅相成。

  硬软一体运用。认知域作战链条就是通过感官刺激进而影响大脑思维,而且针对不同的作战对象,破体防与破心防的比重不同,需要根据不同任务,具体思考硬打击与软手段的应用,方能达成最优效果。要紧贴作战进程,战前突出全维舆论引导和法理道义抗衡,战中突出证据采集上报和战斗意志保持,战斗间隙和战后突出心理调适治疗和士气鼓舞再造。要紧贴作战对手,对外发声要充分考虑对手的语言方式、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针对性设计刺激,保证我方“声音”入敌耳、蚀敌心。要紧贴作战地域,结合不同作战地域的思想倾向、风土人情、经济状况等对作战影响,进行区别对待、因地施策。

  攻防一体考虑。认知域作战具有典型的攻防两面性,一方面,要根据敌方受众思维、认识等不同有针对性进行进攻,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己方人员的思维特点进行认知防护,才能确保破敌脑而不伤己身。着眼自我以防为主,深刻认清“认知防御”是任务所需、作用关键,把“防”作为“攻”的基础,着力将内部认知摸清楚、搞稳定。积极灵活攻防兼备,强化自身防护的同时,听令行动、果断出击,在舆论引导、法理斗争方面提出有力策划建议、提供重要事实支撑。群防群治提升实效,充分发挥认知攻防队伍力量和广大官兵群众力量,密切关注周围人员思想反映和心理动向,群策群力抓好预防干预。

  (作者单位:73106部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