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探索产能过剩精准治理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评《中国工业产能过剩治理机制与政策研究:以煤炭行业为例》

2024-04-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并强调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风险”。《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新发展目标。
  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有效治理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既需要外部政策的推动,更需精准治理机制的内生动力牵引。在我国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超越传统产能过剩治理模式,构建产能过剩精准治理机制,已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中国工业产能过剩治理机制与政策研究:以煤炭行业为例》(王德鲁著,科学出版社,2023年)正是在探索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部学术著作。
  该书以发展空间受限、产业关联复杂、经济地位显著的煤炭行业为重点研究对象,遵循“实地调研→问题凝练→理论推演→模型构建→实证分析→获得结论→对策建议→有效性研讨”的研究范式,针对工业产能过剩的经济后果与传导机制,工业产能过剩的风险评估、预测预警与调控策略,工业产能过剩治理困境的形成机理与协同治理政策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全书涵括理论基础、治理机制、治理政策和研究总结等内容。作者立足时代发展需求,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兼顾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为实现工业产能过剩精准化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破题视角“新”,为我国产能过剩治理注入了新动能。该书将产能过剩治理视为利益相关者动态交互的博弈过程,并强调产能过剩治理与调控过程中宏观行业、中观区域与微观主体不同尺度间的系统联系,是对产能过剩治理问题研究的一个新的思考视角。同时,该书注重对产能过剩动态形成过程的反馈,在产能过剩风险评估中考虑了行业间的关联机制与信息传递效应对目标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进而有效捕捉行业产能过剩的动态发展过程和状态,促进了产能治理由“应对性”向“前瞻性”的关键转变。
  内容覆盖“全”,是对产能过剩治理的系统思考。该书紧密围绕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精准治理机制与治理政策的研究主题,沿循“风险评估→组合预测→风险预警→分层调控→协同治理”的研究逻辑,完成了中国情境下全景式的产能过剩治理机制与政策组合系统研究。在对产能过剩治理问题的刻画中,该书将中央、地方与企业纳入统一框架,综合考虑产能过剩治理工作中的多重目标及其带来的多维效应,以中观区域为介质实现宏观行业去产能目标与微观企业去产能行为的有效链接,突出了产能过剩治理工作的系统性。
  政策建议“实”,是推动产能过剩精准化治理的有力举措。该书从经济后果、传导机制、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四个维度探究了产能过剩形成的前因后果,并从分层调控和协同治理两个方面,提出涵盖多层级、跨部门、多主体的产能过剩精准治理机制与政策工具组合优化策略。该书强调,产能过剩调控应充分考虑系统博弈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着力提高地方去产能积极性;产能过剩治理政策的设计中,需着重考虑地区异质性和时间协同性,提升政策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维度的综合效益。上述研究建议为政府决策者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干预靶点。
  研究手段“多”,助力对产能过剩治理的深入剖析。在研究方法方面,该书融合管理科学、经济科学、能源科学与信息科学等学科知识,综合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运筹优化、机器学习、文本挖掘、复杂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等集成化建模方法,面向工业产能过剩治理场景创新构建了多源数据驱动下的评估、预测、预警与决策模型体系,促进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在研究资料方面,该书采用了政府报告、科技文献、政策文本、统计数据等多源资料信息,充分体现了对于产能过剩治理问题的深入剖析和对论据的充分支持。
  该书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对于从事产能过剩治理研究和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作者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顺应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为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精准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也为政府破解工业产能过剩治理困境提供了思路和靶向。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