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重大项目融资绩效及其风险防范

2023-01-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重大项目建设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的最重要的政策工具和抓手。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携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推进“五通”建设,启动大批务实合作、造福民众的重大建设项目,在全球构建了全方位、复合型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在蕴含着巨大商业价值和促进项目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效应的同时,面临着经济金融、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地缘政治、国际安全、非传统安全等多重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且有一部分尚属低收入的欠发达国家,仍缺乏直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因此,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的重大建设项目融资多数属于债务融资,而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者,是这些债务融资的主体。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确保“一带一路”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并为东道国带来经济社会发展效应,同时评估、预警并防范“一带一路”重大项目融资风险,是这一发展阶段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带一路”重大项目遵循“互利共赢”原则,具有发展性融资项目特征。重大项目往往是项目东道国的标志性、民生性重大建设项目和产业项目,建成后将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还具有一般商业项目的属性。从微观层面企业与项目的角度看,一方面,重大项目的建设成败及其建成后运营的成效,会受到国际层面及东道国层面宏观风险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重大项目本身面临技术风险、生产风险、财务风险、债务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等一系列微观风险因素的影响。

  从中长期来看,确保“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对东道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效应,是降低项目融资风险和促进项目可持续性最强有力的保障。换句话说,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重大项目融资绩效,是“一带一路”重大项目融资风险防范最根本也是最有力的措施。项目融资可持续性的微观基础是企业和项目的建设、运营和可持续发展。不同于世界银行对发展融资项目的贷款附加条件,“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应更加坚定“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尊重借款国对发展道路的选择,不借发展融资项目附加政治经济条件干涉借款国内部事务,并采取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的贷款方案;在运营模式的选择方面,应更坚定地走市场化、商业化道路,项目选择上强调经济效益和注重引入私人部门参与,充分发挥重大建设项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效应,从而确保“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融资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当务之急,应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平台为基础,联合各方力量,尽快建立“一带一路”重大项目风险防范体系。总体上,“一带一路”重大项目风险防范体系,包括一个“一带一路”重大项目风险防范综合服务平台,以及针对每一个重大项目的特定项目层级的风险评估、监测和预警体系,并据此构建重大项目风险事前、事中风险防范及事后风险处置体系。中国对沿线国家的重大项目投融资面临多种风险,重大项目融资风险呈现出强烈的异质性特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且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各国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等方面也千差万别,营商环境、主权信用风险以及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存在较大不同,难以构建一套完整且通用的风险监测及预警体系,而是需要针对特定项目的项目层级的风险监测、预警与防范体系。在针对特定项目融资风险评估方面,应成立实体机构,借鉴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的国际经验和成熟做法,开展“一带一路”重大项目融资信用风险评级。该评级以“一带一路”重大项目融资业务为对象进行的信用评级,是针对特定项目建设的融资业务进行的信用评级,对项目建设和运营及融资业务的按期还本付息的可靠程度进行评估,并确定其信用等级。这种信用评级可以为后续建成的“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相关资本市场的各参与方进入和退出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世界经济学会2022国际发展论坛——“可持续的发展融资与国际发展合作”上的发言整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张征)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