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经济新引擎

2022-12-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世界,数字经济作为信息产业革命的新业态新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布局的经济发展新领域。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同样离不开数字经济的发展。

  一、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数字经济在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先后出台《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等顶层设计,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充沛动能。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的影响,全球经济处于动荡变革时期,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先手棋”,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引擎。目前我国广义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到40%,是全球数字经济大国,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全球竞争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竞争的战略新高地。

  产业数字化激发传统产业升级。数字技术通过在传统产业生产全过程、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和渗透,促进传统产业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改造了传统产业,赋能产业结构升级。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显现出新特点。“无接触经济”盛行,零售、教育、医疗、办公等众多在线产业迸发成长;酒店、商超、旅游、博物馆等线下消费场景也加快数字化改造,线下服务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加速前进;直播电商等新型营销方式带动传统产业链优化升级;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大幅度提速,线上获客、数字营销、智能风控、智能客服等线上化、智能化服务需求喷发;以智慧城市为典型代表的数字治理提升了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组织能力。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产业在现有产业结构中占据着愈发重要的位置,数字产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等,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数字产业化包括但不限于5G、集成电路、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产品及服务。《“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显示,目前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4%,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产业。在数字产业化过程中,数据成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

  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数字经济的基石,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公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在企业数字转型、产业智能升级、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创新等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型基础设施的运行加速了社会治理及城市发展方式的变革,在疫情防控和助力复工复产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有为政府的重要作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好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平衡,既要满足目前使用需要,也要适度超前考虑;对数字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市场发育程度提前预判,既不浪费资源,也不能让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实际投资中,充分利用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特殊政策,用好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等重点区域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发挥其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升地方投融资效率、盘活存量资产和广泛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科学谋划系统推进,优化全国算力布局。数字经济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底层是数据,中间层是算力,顶层是算法。其中,数据既是生产要素又是生产资料。由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而生成的海量数据,急需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优化全国的算力布局,实现数据在国家层面的综合调度,实现“东数西算、西数西算、南数南算、东数西存”。完善实施“东数西算”新基建标志性工程,将东部地区生成的数据和西部地区的算力相结合,通过算力网络实现东西部互补,数据中心从东到西的转移也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充分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地国家算力枢纽的算力集聚效应,建成一个具备实时调度能力的高品质算力网络和运力网络,把运力网络、算力网络和存力网络联合起来,共筑数字化基础设施。以运力、算力、存力三者为基础的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将为我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筑牢网络底座,助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必须统筹安全和发展

  树立底线思维意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节约资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推进科技进步,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供应链产业链韧性和自生能力,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我们要抓住数字化变革重要机遇期,从战略层面精准把握融合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定位,构筑富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体系,使数字经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加速器,抢占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及业态创新,利用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赋能全产业链协同和跨领域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用好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发挥好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充分释放技术红利和创新红利,努力催生出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字经济生态发展,促进数据、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资源优化配置,集聚更多创新型企业和专业化人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利用好数字治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牢固树立数据安全意识,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防范数据外泄和数据垄断,建立数据安全体系,加强各类重要数据资源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针对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营造有利于融合发展的法治环境。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机制与对策研究”(20BJL144)】

  (作者系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经济学派公众号阅读全文】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张征)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