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路径——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2024学术年会在武汉举行

2024-04-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4月14日,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2024学术年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期刊界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聚焦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开幕式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唐忠阳、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和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刘秉镰分别作大会致辞。开幕式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胡守庚主持。
  杨开忠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IWB模型与路径”为题作主旨报告。他从基本概念、模型构建、实证分析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什么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如何揭示环境变化的人力驱动因素等基本理论和科学问题。杨开忠指出,实现中国绿色可持续发展应“六线共同发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节约、集约、增长。
  刘秉镰以“以城市群牵引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主旨报告。他通过“城市群的作用和发展规律”“世界城市群发展的经验借鉴”和“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群建设”三个层面的分析,提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经济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并重、要素布局优化配置、建立行之有效的协同治理框架和利益共享机制。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丁焕峰以“创新经济地理格局何以重塑?——基于异质性劳动力集聚与选择效应”为题作主旨报告。丁焕峰教授从创新地理格局问题出发,提出劳动力空间区位选择分析框架,探讨创新要素格局如何影响创新空间格局这一重要问题。
  香港大学教授张晓玲认为,可持续发展既是目标也是过程,如何科学化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落地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并强调通过多学科交叉扩展可持续发展学科的未来方向。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宇哲以“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住房制度构建”为题作主旨报告。吴宇哲教授指出,当前我国商品房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亟需创新制度设计,建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和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在兼顾社会公平的前提下,房产税的弹性和逐步征收可望成为未来盘活房地产经济的有利工具。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吴殿廷以“中国区域经济学本质特征与关键问题”为题作主旨报告。吴殿廷教授就创建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必要性、中外区域经济学的对比以及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关键问题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强调中国区域经济学建设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发展、绿色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孙斌栋以“城市的兴与衰——城市生命周期再探索”为题作主旨报告。孙斌栋教授从城市生命周期的理论、应用、批判和发展等视角,对城市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和研究方法做总结和分享。孙斌栋教授基于基础理论、应用发展和案例分析逻辑,为未来城市生命周期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指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张道军以“空间视角下生态问题的识别、评价与治理”为题作主旨报告,从空间视角出发,通过融合时空邻近和生境相似,对生态恢复的可参照样本进行精准匹配,为生态问题诊断、评价与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会议设有“期刊面对面”环节,邀请了来自《中国土地科学》等8家中英文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编辑,就各自期刊的特色和专家审稿偏好进行介绍。
  围绕“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会议还设立五个分论坛,分别是“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福祉”“绿色低碳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空间治理”“区域协同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以及“乡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等19所院校的49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代表分别分享了各自研究的进展。他们以区域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式为基础,致力于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围绕会议议题和分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展现了当代知识青年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闭幕式上,五个分论坛的主持人分别就各自会场的报告情况进行了总结发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宽裕主持闭幕式并对此次学术年会进行了总结与回顾。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