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ChatGPT(第一辑)

2023-03-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应该说,商业狂欢与产业应用的突飞猛进,无法补偿我们在未来因匆忙无知所付出的代价。今天,人机智能融合的探索已很难预言结局,只能在跋涉中不断反思、自省,因为东西方文明所面对的是人类共同的命运,这也是人类科技文明走向光明未来的唯一选择。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3/t20230306_5601311.shtml

    纪伯伦说,思想是天空中的鸟,在语言的笼里,也许会展翼,却不会飞翔。ChatGPT乘风而来、倏然而至,本质上乃是人类探索和追逐AI新技术应用的脚步从未停歇。唯有突破原理认知、相关技术和算力成本约束等,ChatGPT的言传或可实现属人的意会,激发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这应该是AI等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科技向善之路。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3/t20230306_5601312.shtml

    在漫长的智能进化史中,人类面对的是信息匮乏的环境,智能是在知识单薄的基础上渐渐成型的。然而,从网络时代开始,人类进入信息丰裕的环境,智能提升的瓶颈环节不再是如何获得知识,而是如何评判知识的价值以及如何融会贯通在其中发现认知的突破点,这决定了人类智能要具有机器智能难以取代的禀赋和特征。ChatGPT的出现,是人类进化史中与使用工具、出现语言同等级别的转折点。未来人类社会的智能格局将发生根本变化,这是毋庸置疑的趋势。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3/t20230306_5601313.shtml

    一方面ChatGPT确实因为对机器智能生成性的新开发新应用,展现了新的功能甚至新的神奇;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种生成仅仅是智能模拟的初级功能,还不是真正“知识创新”意义上的知识生成,所以需要以平常心看待它的意义,需要在ChatGPT的附魅热潮中加以必要的“祛魅”。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3/t20230306_5601314.shtml

    ChatGPT的发布成为全球关注热点,相关讨论爆燃各界,视域多元,观点各异,引发了许多深度思考。ChatGPT是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发展的新进展。然而,就像人类社会由于语言的诞生而得到迅速发展一样,机器的语言感知力和认知力的突破性提高和内容生成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也将带来社会的巨大变革和颠覆性发展,使我们从信息过剩和信息爆炸社会发展到知识过剩和知识爆炸社会,并反过来倒逼我们再次质问,“什么是人”“人成之为人的固有本质是什么”“什么是人的幸福”等一系列涉及人性的根本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我、他者、社会乃至人类的原则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全面反思,将会把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从埃吕尔(Jacques Ellul)所说的技术环境转向更加自觉的人文环境。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3/t20230306_5601315.shtml

    2022年11月30日,OpenAI正式发布了一款聊天机器人ChatGPT,它不仅会聊天,还会编写代码、撰写文案、代写论文、即时翻译……一时让人分不清这是“作业神器”,还是“竞业凶器”。不管你爱它还是恨它,都不能无视它。在商业上,这是一个奇迹;在技术上,这是一项重大革新;而在社会层面,或将引发一场社会变革。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3/t20230306_5601316.shtml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因此,与时俱进,将数字技术广泛深度嵌入政府管理服务,赋能社会治理智能化在当前至关重要,而ChatGPT的快速崛起则为优化数字政府建设方案提供了新的方向。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3/t20230306_5601319.shtml

    2022年底OpenAI发布的ChatGPT,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使用的浪潮,鲜明反映了一种通用人工智能突破的可能性。考察ChatGPT所代表的通用大模型的生产力意义,进而分析ChatGPT可能造成的“创造性破坏”效应及其风险,对于我们积极应对通用大模型带来的整体性风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3/t20230306_5601321.shtml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很多工作和行业将受到影响。ChatGPT在格式化、标准化、逻辑框架设计和非颠覆性事项上的价值毋庸置疑,将对具备相应功能施展的工作,如一些研究文章需要的文献综述、“应试教育”、“死记硬背”产生替代作用,进而会令很多八股写手、作业型导师和大纲式研究生导师、科层式管理人员、照本宣科人员的岗位安全感与岗位价值受到质疑。其革命性意义在于可以将教育推向更一般的“劳动者生产”范畴,劳动者泛化为“人机融合”,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倒逼现有人才结构进行前瞻性调整。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3/t20230306_5601320.shtml

    ChatGPT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在推出两个月后,月活用户突破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应用程序。在扩散速度上,以达到1亿用户作为标准,TikTok和Instagram分别花了9个月和2年半时间。埃弗雷特·罗杰斯(Everett Rogers)的创新扩散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ory)为理解ChatGPT的扩散过程提供了思考框架。本文旨在分析ChatGPT的创新特征如何加速用户对其采纳的速度,前瞻性地分析由此可能产生的阶层鸿沟。此外,本文还基于创新扩散的社会建构性,阐释ChatGPT扩散中的诸多相关因素。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3/t20230306_5601322.shtml

    ChatGPT作为由海量数据训练得到的人工智能模型,代表着AI技术取得的突破和AI行业的最新成果,其强大的产业应用能力、广泛的场景适用性势必极大提升人类社会各行业、各场景的内容生产效率。与此同时,ChatGPT及与其类似的互联网服务所带来的相关伦理及监管问题使得互联网治理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政府、产业界、学界以及每个互联网用户认真审视和应对。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3/t20230306_5601323.shtml

    由美国OpenAI人工智能公司发布的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引发的全球关注还在持续发酵。埃隆·马斯克评价说其不亚于iPhone,比尔·盖茨说其不亚于重新发明互联网,360董事长周鸿祎认为其可类比蒸汽机和电力的发明。毫无疑问,ChatGPT的惊人表现引发了各领域对人工智能社会效应的再认识。本文拟从管理学视角,探讨新一代人工智能将引发的管理范式变革。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3/t20230306_5601324.shtml

    人工智能生成文本是一项变革性和颠覆性的技术,它的出现及飞速发展将对科研、商业、政治和人际关系等诸多领域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近年来,各国的教育部门都在努力避免席卷全球的技术驱动变革对传统教育的冲击,然而,此次ChatGPT为传统科研领域带来的巨大变革及其影响似乎无法避免,新一代大型语言模型的快速发展将大大加强微软和其他科技公司例如HereAfter和DeepBrain AI在数字永生技术方面的投资。在未来,思考人与机器之间的新型互动方式将成为永恒的主题。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3/t20230306_5601325.shtml

    ChatGPT这一写作能力接近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在市场上亮相后撼动了技术世界的根基。知识劳动者正在探索如何借助现代人工智能模型完成工作,学生则利用它们帮助自己写论文。新近面世的必应Chat(Bing Chat)甚至可以使用一种在其接受训练期间尚未发布的计算机语言编写代码,它执行这项任务的方式与人类非常相似:在互联网上搜索这种计算机语言的语法,并将此前学到的编程知识运用于该语法。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3/t20230306_5601326.shtml

    我们正处于教育史上的一个转折点。ChatGPT 标志着一种新型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erative AI)工具的到来,它改变了我们对教育的看法。在诸多伟大技术的作用下,教育领域正在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尽管如此,在将21世纪的先进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时候,我们的教学方式依然停留在20世纪。ChatGPT 使过去的一些做法变得无效。如今,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探索新的路径,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3/t20230306_5601327.s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王晏清)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