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青年学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动态二则

2023-09-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视觉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通过可视化的表达样态呈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思想,加强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观念、价值和情感的感性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视觉形象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表达方式,在新时代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视觉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深刻把握其内涵意蕴、表达机理和样态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视觉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阅读原文】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一项关乎民生的重大事业,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伟大工具。马克思把教育视为人的“真正利益”,恩格斯则把“实行普遍教育”作为“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的具体实践。面对国民党的长期封锁和战争的影响,加以频繁的天灾,边区群众迫切需要改变经济现状,所以对文化教育要求并不十分强烈。但是,文化教育上存在的封建残余,导致文盲与半文盲占比极大,封建迷信思想影响深远,知识分子成长极其缓慢,而这些都成为边区经济和政治生活发展的阻碍。因此,扫清文化教育上的封建势力,加紧新民主主义的文教建设,成为当务之急。1937年群众文化教育委员会起草的《关于群众的文化教育建设草案》中指出,党要在陕甘宁特区建立抗日模范,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把广大群众从文盲中解放出来,普遍地进行普及教育,使每个特区人民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教育活动对根据地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识字运动,对扫除文盲、实现全面教育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勇 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