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粤港澳贸易往来资料整理与研究(1840—2020)”开题论证会在穗举行

2024-04-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杨欣)3月31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张建武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粤港澳贸易往来资料整理与研究(1840—2020)”开题论证会在广州举行。开题论证会开幕式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张志明主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传添在致辞中表示,“粤港澳贸易往来资料整理与研究(1840—2020)”项目的成功立项,是领导与专家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从经济史、国际贸易学角度,探寻粤港澳三地间经贸高质量合作发展的模式和路径的充分肯定。此次重大课题的立项也标志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学科建设再上新台。
  张建武在开题汇报中,从研究背景、研究框架、研究思路、预期成果四个方面进行了汇报。课题系统地梳理1840年以来粤港澳三地的贸易往来的资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贸易往来的久远历史和近期实践中隐含的国际贸易逻辑做出经济学范式的研究,探寻三地间的经贸高质量合作发展的模式和路径,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其学术价值、政治经济意义重大。
  专家组成员先后对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南开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王玉茹表示,调查研究需要重视从史料出发、从历史出发,并提出构建数据库时需统一技术框架,以解决数据库建设的技术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少之强调,不同时期资料整理需具有统一的框架体系以反映研究的整体特点,数据库的构建应明确好贸易产品、贸易对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林桂军表示,广东作为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从文化区位论的视角,研究文化在不同时期下对粤港澳贸易往来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陶一桃建议,各子课题需对其所在时期的粤港澳贸易有理论定性,并从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出发,研究粤港澳的贸易特点以及缘由。
  何传添指出,在研究过程中需结合“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在研究不同时期贸易特点时,重视研究的目的以及现实意义。
  本次开题获专家肯定,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开题。课题组成员表示在后续研究中将积极吸取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提高研究质量,促进相关研究领域的拓展与研究水平的提升。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