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

2024-04-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执政兴国的顶层设计,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规划,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内在蕴含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价值元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协同推进,展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锐意进取、善治善为和清正廉洁的形象。
  一、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执政为民的形象
  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之上,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其在“四个全面”中居于引领地位,是新的历史阶段下党领导中国人民着力推进的战略目标。 
  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力量之源,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汇聚起全国人民的强大力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谱写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前行的每一步,都有“人民”二字沉甸甸的分量。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党继续着眼人民群众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将实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作为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和执着追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在人民群众心中成功地形塑起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形象。执政为民的形象是党的形象最鲜明的底色,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特有的人民性,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百年历程,丰富于新时代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实践。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的执政为民形象在为民众做的每一件实事中得到彰显。
  二、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锐意进取的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砥砺前行,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并将其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扎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带领人民稳中求进,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积极构建锐意进取的政党形象。
  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创造了“两大奇迹”,使中国人民日益“富起来”。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在朝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个目标任务的奋进过程中,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再出发”,彰显出巨大的改革勇气和奋进朝气,破解各种难题险情,促进问题解决见实见效。
  改革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惟其艰难,方显勇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力亲为,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召开改革会议分析改革形势、听取改革意见、审议重要改革文件,统筹部署全局性改革,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担当作为、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第四条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国家的长足发展和保持前进动力,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要求为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提供了根本指引,进一步展现中国共产党锐意进取的执政党形象。
  三、以全面依法治国构建善治善为的形象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有助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也为树立善治善为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提供了实践场域和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逐渐深化对于法治的认识。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强调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进一步突出党对于法治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初步阐明其科学内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一以贯之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指明方向。从“法制”到“法治”、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决心。
  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别强调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绝不是照搬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我们是根据自身的国情和实际情况走出的适合自身的法治建设道路,这为构建中国共产党善治善为的形象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提出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与时俱进地修订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效提升法律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前瞻性,在法规制度上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在实践中坚持以新“十六字方针”进行法治建设,全面落实“三个共同推进”和“三个一体建设”,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努力在程序和结果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通过这些有力举措和实际成效,构建出一个善治善为的执政党形象。
  四、以全面从严治党构建清正廉洁的形象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继承和发扬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更丰富的实践内涵,坚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有效遏止和解决腐败问题,着力构建了清正廉洁的政党形象。
  作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决定着人心向背,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形象。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善于和敢于发现有违人民心意的错误行为,并着力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坚持同一切违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而损害党的形象的重大问题和行为作斗争,正是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才把自身锻造得愈发强大。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党具有清正廉洁的形象,才能进一步凸显其标志性的形象品格,人民群众才会更加信任和跟随党,党才能更有能力、更有底气应对任何艰难险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内外形势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我们要经受住“四大考验”、抵御住“四种危险”,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维护好清正廉洁的政党形象。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深深地侵蚀着党的健康肌体,损害着党的廉洁形象,动摇着党的执政基础。为此,我们党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老虎”“苍蝇”一起打,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中央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文件,不断严明政治纪律,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使党内政治生态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同时党中央真抓真做,对严重违法违纪的党员干部予以处分,同时严肃解决危害党的形象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这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推进自我革命的精神,进行了“刮骨疗毒”式的反腐败斗争,拿起手术刀进行“自我治疗”,有力地维护了党清正廉洁的形象。这些举措使得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形象得到有力维护和巩固。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所面对的大党独有难题及应对策略”(DUT23RW208)阶段性成果】
  (马银,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宏伟,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